本站觀點
試駕報導

全能二輪跨界休旅 Gogoro CrossOver 試駕
Gogoro Taiwan睿能創意近年觀察到四輪往都會化發展,跨界休旅成為國內最暢銷的汽車種類,Gogoro CrossOver 將「跨界」元素融入,加以提升實用性與擴充性,並瞄準國內白牌機車市場,於今年 10 月正式推出全新機種「 Gogoro CrossOver」,Gogoro CrossOver 從外觀到配備均採用全新設計,以該車凸顯戰術機能的風格;其具備全地形車架、四階段寬敞空間、可變座椅、26 個外掛鎖點、高達 7.6 kW 動力、TCS 循跡防滑系統、定速巡航等配備,滿足都會生活並結合休閒樂趣與載物需求,堪稱二輪界的跨界休旅! 本回《小七車觀點》接獲 Gogoro 邀請,前往新竹縣關西鎮進行騎乘體驗,Gogoro CrossOver 全車系共分為兩等級,車型編成及建議售價分別為 CrossOver (新臺幣 82,800 萬元起,補助後最低入手價新臺幣 5,3000 萬元起) 、CrossOver S (新臺幣 $89,800 萬元起,補助後最低入手價新臺幣 60,500 萬元起)。而本次試駕為 CrossOver S 版本,因此配置有 SS 智駕電控核心、TCS 循跡防滑系統 (可選配定速巡航模式);其動力搭載 G2.2 鋁合金水冷永磁同步馬達,性能輸出為 7.6kW/28Nm。再搭配 SBS 同步煞車系統、急煞警示燈預告後車、省力牽車模式和倒車輔助模式等,以 9 萬元內空車價並擁有多項配備來看,著實相當吸引。 全新 Gogoro CrossOver 車身尺碼(長、寬、高)分別為 1,949 x 673 x 1,132 mm,軸距與座高分別為 1,374 mm、 746 mm,車重部分則為 (空車 / 含電池) 108 kg / 126 kg。 透過在 Apple 錢包中加入數位鑰匙, iPhone 或 Apple Watch 直接化身 Gogoro 機車 NFC 鑰匙,輕觸車身即可解鎖出發,車主還能將鑰匙分享至多達 5 個 iCloud 帳號。此外,Gogoro 亦將支援 Apple「尋找」(Find My) 功能,開啟 iOS「尋找」App 就能透過 iPhone、iPad 和 Mac 等 Apple 裝置協助定位愛車。 Gogoro 配備 SSmartcore 智駕電控核心的新車,也都支援 Apple「尋找」功能,可以使用 iPhone 將愛車與 Apple ID 配對。即便機車本身並沒有即時的網路連線,用戶仍然可以在 iPhone「尋找」App 或是 Apple Watch 的「尋找物品」App 中,定位 Gogoro 車輛近期的位置。每一輛 Gogoro 的 Apple 錢包機車鑰匙支持配對同一 iCloud 帳戶下的 2 部 iPhone 與 1 支 Apple Watch,配發的 Apple 錢包機車鑰匙甚至可透過 iMessage、電子郵件、LINE、WhatsApp、WeChat 等通訊軟體傳遞給親友,最多可同時分享給 5 個不同的 iCloud 帳號。持有鑰匙的車主可隨時停止共享、或刪除鑰匙。鑰匙將預設啟用「快速模式」,無須喚醒或解鎖 iPhone 或 Apple Watch 設備,輕靠至車身感應處即可馬上解鎖或鎖定愛車。即便遇到 iPhone 電力不足,短時間內仍可使用 Apple 錢包機車鑰匙啟閉車輛。 Apple 錢包機車鑰匙僅儲存於車主的隨身裝置中,且受到 Apple 隱私與安全功能的嚴密保護。 龍頭下方配置有標準 USB 充電插孔 戰術型凸出 LED 頭燈:首次採用創新的凸出頭燈設計,車頭就是額外裝載平台,同時保有完整光束照射範圍。 尾燈採全 LED 配置,造型則一如 Gogoro 的家族化尾燈設計,相當簡約明瞭。 適應型可變座椅:座椅可翻起、可拆卸,載人 / 載物快速切換,增加更多空間。需特別注意的是,後椅墊掀起後不具備支撐功能,不能作為靠背使用。車廂空間方面,惟有 18L 的置物容量,全罩式安全帽肯定放不了,應僅能放置 3/4 安全帽或些許個人物品,空間表現稍嫌可惜。 後方乘客踏板配置為鋁合金飛旋踏板 多鎖點擴充系統:全身 26 個外掛鎖點,遍佈在車頭、飾蓋、腳踏、車殼、腳架等處。Gogoro CrossOver 同步推出側面板造型架、越野前貨架、 加大款鋁合金前置物籃等騎乘配件,滿載自由嚮往。 全地形車架結構:全新車架設計,強化車體剛性與穩定度,具備 Gogoro 現有車系最佳離地高(14.2 公分),設計負重規格高達 200 公斤4,輕鬆駕馭各種路況。 顏色方面,CrossOver 提供「沙地白、夜嵐灰」兩色,Gogoro CrossOver S 提供「迷霧紅、山岳黃、沙地白、夜嵐灰」四色,此外,更首度透過 Bespoke Club 客製化服務,推出逾 100 種車色搭配組合,藉此打造更具個人化特色車款。 再來看到動力配置方面,Gogoro CrossOver 配置 G2.2 鋁合金水冷永磁同步馬達,提供 7.0kW 最大動力、25.3Nm 扭力輸出、FLO DRIVE™ 皮帶傳動系統;CrossOver S 更搭載獨家 SS 智駕電控核心,運算效能大幅提升,性能輸出來到 7.6kW/28Nm,動力表現對於日常生活以及載物而言,算是游刃有餘。 Gogoro CrossOver 全車系均採用前、後 12 吋輪胎配置,前輪規格為100/90-12,搭配單活塞卡鉗、直徑 220mm 固定式碟盤,配胎則為 Maxxis MA-EV 高抓地力雙能胎。 後輪規格為 110/70-12,與前輪同為單活塞卡鉗;CrossOver 一般版之碟盤直徑 180mm;S 版碟盤配置則為 190mm 。 實際騎乘感受方面,因本次試駕的路線為山路因此可藉由該路線感受操控與懸吊的表現。騎著全新 Gogoro CrossOver S 上路,懸吊方面,懸吊行程雖未因應本車機能載物需求而進行加長,因此在經過破碎路面或是較不平坦的市區道路時,會有偏硬朗彈跳的感受,但乘坐舒適度卻沒有就此打折,我想這或許歸功於該車較為厚實的坐墊設計與較低的騎乘坐姿而減輕了較硬朗的懸吊回饋。此外, CrossOver S 源源不絕的動力搭配上線性的輸出設定,可感受到既充沛但卻不失優雅;加上其穩定的入彎感受,整體信心十足,為一部相當好駕馭同時又能滿足載物機能的車款。 跨界已經成為汽機車圈內上最熱門的討論詞彙,隨消費者的生活型態日漸豐富多彩,更全面的移動選項成為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產品,而 Gogoro CrossOver 從外觀到配備均採用嶄新設計,將空間、安全、舒適、動力、操控集合一體,滿足都會生活與休閒樂趣一切需求。

超感駕趣電動 SUV 長安深藍 S7 200Max 增程版 海外試駕
長安汽車於 2022 年 4 月 13 日正式推出長安深藍品牌,並於 2023 年 4 月更名為深藍汽車,隨後於 6 月 25 日推出 S7,作為品牌第二款車型,定位於新能源中型 SUV,共推出 5 款配置車型,售價區間為 14.99 萬元- 20.29萬人民幣起。本站藉著遠赴中國大陸深圳的機會,針對長安深藍 S7 200Max 增程版進行試駕體驗,讓讀者能對它有更多的瞭解~ 深藍汽車於 2023 年 6 月 25 日推出 S7。 新在哪裡? 外觀: ●車頭採用月弦前臉設計,搭配星能之瓣日行燈及保險桿外側的智能交互燈 (696 顆 LED,可自定義)。 ●車側無框車門搭配電動隱藏式車門把手 (121Pro 增程版除外),D 柱配置螢星呼吸燈 (可顯示充電狀態)。 ●車尾擁有星焰貫穿式尾燈 (含發光 Logo) 搭配能量晶體第三煞車燈。 ●1.9 平方公尺面積全景天窗。 內裝配備: ●遊艇式環抱式座艙。 ●AR-HUD 全像投影抬頭顯示器。 ●15.6 吋中控螢幕 (高通 8155 晶片、12G 記憶體、128G 儲存空間),除 121Pro 增程版外,擁有向日葵功能 (自動轉動)。 ●D 型方向盤 (附 2 顆可自定功能按鈕)。 ●標配雙區恆溫空調、PM2.5 過濾,除 121Pro 增程版外均有智能隱藏式出風口。 ●標配全座艙智能情景模式、智能語音助手 (你好 深藍)。 ●標配前門窗雙層隔音玻璃。 ●除 121Pro 增程版外,均配備前座雙升降式置杯座、64 色氛圍燈及智能手勢互動、40W 無線充電、14 支揚聲器 ●四門電動內開解鎖。 ●後座中央觸控螢幕(空調、天窗遮陽簾及副駕駛座前後滑移)。 ●NFC 數位鑰匙、藍牙數位鑰匙、整車 OTA 無線更新。 ●可選配超感智享套件,內含: 雙前座零重力按摩座椅 (駕駛座 16 向電動調整、副駕駛座 14 向電動調整、通風加熱、電動腿托、120 度躺平、8 點式按摩)、12.3 吋副駕駛座螢幕。 安全科技: ●除入門 121Pro 增程版外,均擁有 IACC 智慧跟車、TSR 限速識別、BSD 盲區偵測、LCA 換道輔助、LKA 車道保持輔助、RCTA 倒車橫向預警、SEW 開門預警、LDW 車道偏離預警、FCW 前碰撞預警、AEB-C/I 自動緊急煞車 (車輛識別)、AEB-P 自動緊急煞車 (行人識別)、DMS 駕駛員疲勞提醒。 動力操控: ●1.5 升自然進氣引擎作為增程式發電機,由電動馬達驅動後軸。 ●採用 31.73kWh 容量磷酸鐵鋰電池模組。 ●制動能量回收系統。 ●V2L/V2V 外放電功能。 ●隨速可變電子動力轉向。 外觀方面,深藍 S7 全面實踐共生美學理念,風阻係數為 0.258Cd;車頭簡潔的曲面配以分明的線條,搭配上兩側星能之瓣日行燈以及智能交互燈 (多達 696 顆 LED 燈),可編程智能交互燈可實現行人禮讓、行車狀態提醒等效果;車側具備無窗框設計以及電動隱藏式車門把手,藉此降低風阻,並增加入艙儀式感,螢星呼吸燈位於 D 柱,依充放電狀態而達到呼吸閃;車尾則可見星焰貫穿式尾燈 (帶發光 Logo),上方還有顯眼的能量晶體高位煞車燈。尺碼方面,長 4,750mm,寬 1,930mm,高 1,625mm,軸距 2,900mm。 本次試駕車款為長安深藍 S7 200Max 增程版,建議售價為人民幣 20.29 萬元 (約合新臺幣 89.9 萬) 起。 深藍 S7 在顏值上全面實踐共生美學理念,風阻係數為 0.258Cd。 車頭簡潔的曲面配以分明的線條,搭配上兩側星能之瓣日行燈。 智能交互燈 (多達 696 顆 LED 燈),可編程智能交互燈可實現行人禮讓、行車狀態提醒等效果。 尺碼方面,長 4,750mm,寬 1,930mm,高 1,625mm,軸距 2,900mm。 車側電動隱藏式車門把手,藉此降低風阻,並增加入艙儀式感。 無窗框設計大幅增加高級感與運動感。 標配 19 吋星星封閉輪框 (235/55R19),另提供兩組 20 吋輪框選配。 車尾則可見星焰貫穿式尾燈 (帶發光 Logo),上方還有顯眼的能量晶體高位煞車燈。 內裝方面,車艙採用豪華遊艇環抱式佈局,配置前排雙零重力按摩座椅,15.6吋向日葵螢幕具有左右各 15° 的旋轉功能,中央區域創新配備 12.3 吋超感智慧屏,可配合副駕零重力座椅的傾斜角度調整,方便副駕乘員以舒適的躺姿觀看屏幕播放內容。配備方面,具備座椅通風/加熱、雙區恆溫空調、攬星全景天窗、14 支揚聲器、AR-HUD 全像式擴增實境系統、64 色氣氛燈、3D 人臉登陸、40W 無線快充等。 車艙採用豪華遊艇環抱式佈局,提供橙、黑、白等 3 種內裝顏色。 配置 D 型雙輻式多功能方向盤。 儀錶檯採用大面積皮質鋪陳,整體質感相當優異。 中央配備 12.3 吋超感智慧屏,可配合副駕零重力座椅的傾斜角度調整,方便副駕乘員以舒適的躺姿觀看屏幕播放內容。 配置 14 支揚聲器,扶手更有木紋飾板妝點。 中央扶手配置手機無線充電盤。 懸浮式中控台下方設有 USB 充電口。 扶手內部擁有頗深的置物空間。 後排空間寬裕,理應可滿足大部份消費者需求。 中船上設置第三區恆溫空調。 安全科技方面,擁有完整的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包含全速自適應巡航 (ACC)、整合式自適應巡航 (IACC)、限速辨識 (TSR)、超速預警 (OSW)、盲點偵測 (BSD)、並線輔助 (LCA)、車道維持輔助 (LKA)、倒車橫向預警 (RCTA)、倒車橫向緊急煞車 (RCTB)、緊急車道維持 (ELK)、後追撞預緊 (RCW)、開門預緊 (SEW)、車道偏離預警 (LDW)、前碰撞預緊 (FCW)、AEB-C/I 自動緊急煞車 (車輛識別)、AEB-P 自動緊急煞車 (行人識別)、駕駛疲勞提醒 (DMS)、智能全景影像等。 擁有完整的智慧駕駛輔助系統。 動力方面,本次試駕的 200Max 增程版,以 1.5升自然進氣引擎作為增程式發電機,由電動馬達驅動後軸,並搭配上 31.73kWh 容量磷酸鐵鋰電池模組,可輸出 175kW 最大馬力以及 320Nm 峰值扭力,0-100km/h 加速可在 7.7 秒達成,極速上看 180km/h,同時具備制動能量回收系統和 V2L/V2V 外放電功能,最大續航里程為 1,120 公里 (CLTC),可在 30 分鐘內自 30% 充電至 80%。底盤方面,採用前麥花臣式、後 H 臂多連桿獨立懸吊,並配有隨速可變電子輔助轉向。 開著深藍 S7 200Max 增程版上路,較特別的是引擎不直接驅動車輪,且將唯一的驅動馬達放在了後輪,因此成為了同級少有的後輪驅動的 SUV,同時提供了三種駕駛模式(經濟、舒適、運動),滿足不同駕駛的節能與性能訴求,懸吊調校風格偏向舒適,擁有頗佳側向支撐性,線性的駕駛很直覺,無論男女老受都可以輕鬆駕馭。NVH方面亦有優秀的表現,風噪以及胎噪的整體抑制都符合該有的水準。整體來說深藍 S7是一輛面面俱到的車款,在當地市場的競爭力另人看好。 中國大陸汽車市場近年來百花齊放,數家自主品牌紛紛興起,就是想搶奪這十幾億人口的龐大商機,同時亦吸引不少海外廠商重金投資;而這樣龐大的競爭壓力更讓當地市面上出現許多優秀的產品,本次試駕的深藍 S7 便是其中之一,無論是配備、質感以及性能,都可與同級車相互較勁,相信能夠滿足考慮購入新能源的消費者們。

形塑運動化本格形象 2024 年式 Ford Kuga EcoBoost®180 ST-Line Sport 試駕
第三代 Ford Kuga 自從 2020 年 6 月登臺以來,憑藉國產歐系身份及運動形象相對濃厚等特點凸顯自我,同時擁有完善的安全輔助、豐富的配備、同級間最優異的動力及出色的空間表現,其銷量便於中型 SUV 級距佔據一席之地,上市至今已榮獲超過 36,000 名車主青睞,可說是最備受國民愛戴的「純正運動跑旅」。 福特六和也在今日 (11/03) 正式宣佈 2024 年式 Ford Kuga 正式上市,車型編成與建議售價為 EcoBoost®180 超質 X (94.9 萬起)、EcoBoost®180 旗艦 (101.9 萬起)、EcoBoost®180 ST-Line Sport (107.9 萬起)、EcoBoost®250 AWD ST-Line Performance (119.9 萬起)、EcoBoost®250 AWD Vignale (129.9 萬起)。而本站則針對本次新增的 EcoBoost®180 ST-Line Sport 進行試駕體驗,讓讀者搶先了解其不同之處。 新在哪裡? 外觀: ●EcoBoost180 動力首度增加 ST-Line 等級,搭載專屬外觀運動化套件,包含專屬霧黑蜂巢式格柵、環車空力套件、大型擾流尾翼、車身銘版。 ●足踏 19 吋鷹爪雙色切削鋁圈。 ●霧黑全環型側窗框飾。 ●霧黑運動型車頂行李架。 ●競技型雙邊單出方型尾管。 內裝配備: ●專屬運動碳纖維紋路內飾。 ●專屬座艙套件 (運動型金屬踏板/迎賓踏板/腳踏墊/闇黑頂篷)。 ●專屬炫紅環艙縫線。 ●霧黑嵌飾+專屬炫紅縫線方向盤。 ●專屬類麂皮運動座椅。 安全科技: ●標配 Ford Co-Pilot360TM 全方位智駕科技輔助系統(Level 2駕駛輔助系統)。 動力: ●1.5 升直三渦輪汽油動力首度提供 ST-Line 運動化車型,強化車系競爭力。 在外觀方面,2024 年式 Ford Kuga EcoBoost®180 ST-Line Sport 全車採用 ST-Line 專屬視覺設計,配備燻黑蜂巢式進氣格柵、擾流飾板、車身同色飾板、黑化鯊魚鰭天線、大型擾流尾翼等外觀部件,在配上 19 吋鷹爪雙色切削鋁合金輪圈、競技型雙邊單出方形排氣尾管、霧黑全環側窗框、霧黑運動車頂行李架;烤漆更全新追加了 ST-Line 專屬的荒島藍車色。 本次試駕的是 2024 年式 Ford Kuga EcoBoost®180 ST-Line Sport,建議售價為 107.9 萬起。 全車透過 ST-Line 專屬視覺設計,堆砌出同級最為鮮明的本格樣貌。 Dynamic LED 智慧頭燈(內建 AFS 頭燈主動式轉向照明輔助系統及 Glare Free 智慧型防眩光遠光燈功能)。 2024 年式 Ford Kuga EcoBoost®180 ST-Line Sport 車身尺碼為 4,621x1,882x1,678mm,軸距為 2,710mm。 車側金屬 ST-Line 銘牌得以驗明正身。 足踏 19 吋鷹爪雙色切削鋁合金輪圈 (225 / 55 R19)。 黑化鯊魚鰭天線搭配霧黑運動車頂行李架及大型擾流尾翼。 LED 後尾燈導光飾條。 競技型雙邊單出方形排氣尾管。 全新追加的 ST-Line 專屬車色荒島藍。 內裝方面,2024 年式 Ford Kuga EcoBoost®180 ST-Line Sport 配置專屬類麂皮運動座椅,並透過炫紅環艙車縫線、闇黑車頂篷以及運動碳纖維紋路內飾板,運動化皮質方向盤新增換檔撥片,點綴整體運動質感;另享有 12.3 吋寬螢幕全數位儀錶板、8 吋懸浮式全彩 LCD 觸控螢幕 (SYNC®3 娛樂通訊整合系統)、B&O 丹麥頂尖聲學環艙音響系統、LED 車室氣氛燈、HUD 智慧型抬頭顯示器、Qi 手機無線充電座、駕駛座 10 向電動調整 (電動腰靠)、ST-Line 專屬運動型金屬油門/煞車踏板、迎賓踏板、腳踏墊等配件。 在既定內裝當中,透過細膩鋪陳,形塑出專屬 ST-Line 的獨有熱血氛圍。 透過炫紅環艙車縫線、闇黑車頂篷以及運動碳纖維紋路內飾板的細膩交陳,點綴整體運動質感。 握感紮實的運動化皮質方向盤後方具有換檔撥片。 HUD 智慧型抬頭顯示器。 整合各項重要車用資訊於簡潔介面的 12.3 吋全數位化儀錶板,可針對運動、節能、防滑、正常、雪地/沙地不同駕駛模式切換專屬視覺介面。 8 吋懸浮式全彩 LCD 觸控螢幕搭載 SYNC3 系統,支援原廠中文衛星導航、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 智慧手機連接及藍牙連線等豐富機能,操作流暢度與反應均相當優異。 雙區獨立恆溫空調與活性碳車內粉塵過濾器均為 Kuga 全車系的標準配備。 中控台下方配置 12V 電源插座、USB Type-A 及 USB Type-C 插座,還搭載 Qi 手機無線充電座。 中央鞍座整合 E-Shifter 排檔旋鈕、電子手煞車、Auto Hold 開關及行車模式切換等操作介面,右側提供附氣氛燈的置杯座。 中央扶手掀起後可見到置物空間,內部提供 12V 電源插座。 座椅採用類麂皮與皮質雙材質包覆,透過紅色車縫線點綴,駕駛座還具備 10 向電動調整功能。 透過金屬油門煞車踏板、迎賓踏板等專屬套件,進化整體運動質感。 後座空間受惠於 C2 模組化底盤的運用,提供標準身材的成年人士足夠的空間。 後座出風口為標準配備,下方設有 USB Type A 及 USB Type C 電源插座。 Kuga 的行李廂空間平整,輪拱侵入範圍不大。 配備隱私隔板。 尾廂左側設置 12V 電源口。 帳板下方具有寬闊的置物空間以及隨車工具。 配備足踢感應式電動尾門。 安全科技方面,搭載 Ford Co-Pilot360TM 全方位智駕輔助科技,提供 iACC 智慧型全速域定速巡航調節系統、AEC 全速域輔助煞停、PCA 前向碰撞警示、LCA 車道導正居中、TSR 道路標誌識別、ESA 閃避轉向輔助、BLIS® 視覺盲點偵測、CTA 倒車來車警示、倒車顯影輔助(附動態導引指示線)、原廠 360 度環景影像(1280*800 高解析度畫質)以及 RED 道路邊緣偵測與 PIB 二次碰撞預煞輔助等。 搭載 Ford Co-Pilot360TM 全方位智駕輔助科技。 原廠 360 度環景影像(1280*800 高解析度畫質)。 Ford Kuga EcoBoost®180 ST-Line Sport 的 C2 底盤平台涵蓋 8 大項底盤科技系統,包含近 50% 超高剛性兼具輕量化的鋁合金車身結構、四門防撞斜列/後保桿高強度硼鋼(1,300MPa)、Smart Steel 複合式輕量化智能鋼、A 柱至 C 柱超高強度麻田散冷淬鋼(1,700MPa)、一體成型液壓防撞支撐桿、7000 系航空級高密度鋁擠型前防撞樑等;懸吊採用前懸吊減震筒、後懸吊鋁合金下控制臂,加上 EBB 電子式煞車增壓系統、德國 Continental 專屬合作開發煞車系統 (紅色卡鉗、煞車油管、煞車感知器)。動力方面,搭載 EcoBoost® 1.5L 渦輪增壓雙噴射汽油引擎和八速自排變速箱,擁有 180ps/6,000rpm、25.3kg-m/3,000rpm 最大性能輸出,結合 VDE汽缸間歇、PFI岐管噴射、GDI缸內直噴雙噴油技術等科技,造就 15.9km/L 的最佳油耗表現,同時享有五大動態行車模式切換系統(正常/節能/運動/防滑/雪地 & 沙地)。 採用 1.5L 渦輪汽油引擎及 8 速手自排變速箱配置,引擎本體就已具備 180ps/6,000rpm、25.3kg-m/3,000rpm 輸出表現。 享有五大動態行車模式切換系統(正常/節能/運動/防滑/雪地 & 沙地)。 前懸吊為獨立式麥花臣設計,粗壯的防傾桿提供車頭更好的支撐性,同時採用與歐同規強壯類井字型的副車架,提供優異的底盤剛性。 後懸吊採用同 ST 賽道級懸吊結構並導入鋁合金材質,多點式襯套系統、上下控制臂專屬幾何設計,針對不同狀況可保持接近 90 度讓車身穩定伏貼於路面,粗壯鋁合金下控制臂質量較輕有效降低簧下重量,帶來更為動態靈敏的特性。 電子式煞車增壓輔助系統 (EBB) 直接利用電機向煞車卡鉗輸送液壓,並透過智慧電腦時刻監控車輛移動速度及駕駛於踏板上的施加壓力,自動判斷煞車增壓輔助液壓力道,給予更好的制動力、更線性的煞車反應、更輕鬆的踏板施力。 ST-Line 運動化車型專屬紅色卡鉗與德國 Continental 為 Kuga 專屬開發煞車系統。 駕駛 24 年式 Ford Kuga EcoBoost®180 ST-Line Sport 上路,加速力道仍是豐沛帶勁,引擎運轉品質佳,參照同級其它對手為自身亮點之一;變速箱換檔銜接順暢,尤其握感紮實的運動化皮質方向盤上新增換檔撥片,打造出敏捷駕馭回饋。新世代 EBB 電子式煞車增壓系統、Continental 專屬合作開發煞車系統,同步帶來亮眼的制動力表現。轉動方向盤時可感受到雖身為 SUV 卻仍有明確的回饋與跟隨性,懸吊系統整體的調校與設定在舒適中帶有堅韌,駕馭起來仍有穩健的動態表現,在都會區遊走展現的是更為均衡的調性,更適宜一般駕駛人,駕馭起來更容易上手。而 NVH 工程表現更讓車室維持出色的靜謐性,搭配高水準底盤設定,整體能帶來優異的乘車體驗。 總結本次 Kuga 新年式車型編成/價位的調整,不難發現主要為配合市場消費需求,同時維持既有的國產跑旅定位,在提供豐沛動力、操駕樂趣及先進的安全配備,可說是物有所值的產品,應當也會持續受到臺灣消費者們的青睞。

縱置後驅匠人精神,人馬一體再體現! Mazda CX-60 25S AWD Exclusive 試駕
Mazda 全新世代旗艦休旅代表作 All-New CX-60,以同級唯一縱置引擎後輪驅動 SUV 的車格定位,輔以優雅細膩的日式造車工藝與全新進化的魂動設計,於日前 10/12 在台灣市場公布預售資訊後,結合顛覆級距的競爭性價格,贏得眾多熱愛操控與注重美學的車迷朋友們支持,不僅預售三週內累積逾 500 張訂單的傑出表現,其中高階 33T AWD 輕油電性能車型,銷售比例更佔整體 35%。 左起: 台灣馬自達總經理 劉建良、Mazda CX-60 產品主查 - Shibata Kohei 柴田 浩平與首席設計師 - Tamatani Akira 玉谷 聡。 台灣馬自達隨後於 10 月 31 日宣布 Mazda CX-60 全車系正式上市,其中三款搭載 2.5L 縱置直列四缸引擎的 25S Elite 正式售價 118.9 萬元、25S Elite Plus 正式售價 129.9 萬元與搭載 i-ACTIV AWD 智慧四輪驅動系統的 25S AWD Exclusive 正式售價 139.9 萬元,而搭載 3.3L 縱置直列六缸渦輪增壓引擎及 48V 輕油電技術的 33T AWD Exclusive Sport 正式售價 168.9 萬元,消費者亦可加價 3 萬元升級 Premium Sport 或 Premium Modern 特仕內裝,滿足多樣的個人品味需求。 ※新在哪裡? 外觀: ●運用“Noble Toughness”設計語彙 (強韌風格),與品牌既有的“Kodo”魂動設計結合。 ●水箱罩中的魂動之翼與日行燈相連。 ●25S Elite 採用槍灰色鋁合金輪圈 (235/60R18),25S Elite Plus 及 25S AWD Exclusive 升級星芒分割式鋁合金輪圈 (235/50R20)。 ●全車系標配電動折疊後視鏡,25S Elite Plus 以上均升級駕駛側防眩功能。 ●風阻係數最低達 0.29Cd。 ●除 25S Elite 外均配備 LED 尾燈組、Hands-free 感應式電動尾門。 ●33T AWD Exclusive Sport 獨享雙模式大型全景天窗、INLINE 6 專屬車側銘版、渦漩式造型鋁圈(爍黑)、車身同色環車護板。 ●可加價新台幣 1 萬元選配「鋼鐵灰」或「雪幻白」車色,或加價新台幣 1.5 萬元選配「晶艷魂動紅」車色。 內裝配備: ●運用“Kaichou”(協調) 設計語彙,結合各式材質與紋理元素勾勒座艙。 ●全車系標配 12.3 吋全數位多功能儀錶。 ●基本配備 8 支揚聲器音響,25S AWD Exclusive 以上車型配備大型前擋投影式全彩抬頭顯示器、12 支揚聲器 BOSE® 環繞音響系統。 ●標配 12.3 吋中央資訊顯示幕,支援無線 Apple CarPlay 及有線 Android Auto。 ●全車系標配 Smart Keyless 免鑰匙感應系統、電子線傳排檔 (附 Mi-Drive 智慧駕駛模式選擇)、方向盤換檔快撥片、雙區獨立恆溫空調系統、後座出風口。 ●33T AWD Exclusive Sport 獨享四向可調電動方向盤。 ●25S Elite 採用全手動皮質座椅,25S Elite Plus 及 25S AWD Exclusive 改為真皮座椅(駕駛座十向電動調整並含記憶及電動腰靠,副駕駛座八向電動調整),33T AWD Exclusive Sport 升級為 Nappa 真皮座椅(雙前座導流通風、副駕駛座十向電動調整並含記憶及電動腰靠)。 ●33T AWD Exclusive Sport 可加價新台幣3萬元升級「Premium Modern (星砂白)」或「Premium Sport (暖沙棕)」套件。 安全科技: ●全車系標配 i-ACTIVSENSE 主動安全技術。 ●25S AWD Exclusive 以上車型升級進階型智慧型頭燈 (ALH) 及前方橫向車流警示功能 (FCTA)。 ●除 25S Elite 僅配備倒車顯影系統外,其餘車型均配備 360° 環景輔助系統。 動力底盤: ●Mazda 首款採用 Large Product Group 縱置後驅平台技術打造的車型。 ●前懸吊為獨立雙 A 臂式,後懸吊為獨立連桿式。 ●提供 2.5 升直四自然進氣汽油引擎與 3.3 升直六渦輪增壓汽油引擎選項,其中 3.3 車型具有 48V 輕油電系統。 ●採用 Mazda 全新開發的 8 速手自排變速系統。 ●Mazda 旗下 SUV 首度導入 KPC 車身平衡控制,當轉彎橫向 G 值超過 0.3G 時,系統會對彎內側後輪施加輕微制動,可讓後懸吊機械結構帶來減少側傾的效果。 ●四輪驅動車型具備陡坡緩降系統 (HDC)。 Mazda CX-60 結合優雅細膩的日式造車工藝與全新進化的魂動設計,精簡多餘的元素,以追求充滿生命力的動作為核心架構,創造猶如獵豹在奔跑的美麗線條。套用在汽車上就是用四輪扎實抓地,輔以後輪加壓,往前方釋放力量與加速,呈現充滿動感和生命力的姿態。 Mazda CX-60 全長 4,745mm、寬 1,890mm、高 1,670mm,軸距為 2,870mm,其尺碼屬於中大型級距。外觀導入嶄新設計思維「Noble Toughness」,將 KODO 特有的知性優雅完美融合 SUV 的強韌風格,更於外型縮短了前懸比重,雕塑出更加修長流暢的車身,使外觀比例更顯動感之外,並首度將經典魂動之翼結合日行燈營造視覺延伸感,搭配投射式 LED 頭燈與運動化 20 吋圈胎組,同時創造 0.29Cd 極低風阻係數。 本次試駕車款為 Mazda CX-60 25S AWD Exclusive,建議售價為新臺幣 139.9 萬元起。 經典魂動之翼結合日行燈。 保險桿下緣採用黑色防刮材質搭配。 Mazda CX-60 全長 4,745mm、寬 1,890mm、高 1,670mm,軸距為 2,870mm,其尺碼屬於中大型級距。 前葉子鈑上具有效仿通風口的造型,運動感更為提升。 後照鏡使用與車身同色烤漆妝點,下方可見環景鏡頭。 足踏星芒分割式鋁合金輪圈 (235 / 50 R20)。 車尾狹長的 LED 尾燈內部取消 Mazda 慣用的環狀導光設計。 車尾下方則採用四出尾飾管點綴,兼具質感的同時提供跑格氛圍。 內裝方面,車室採用全新日式「諧調」設計理念,將各式不同材質與紋理的元素,以渾然天成的方式自然地融合在車艙之中。除了標配雙區獨立恆溫空調與後座出風口,諸多嶄新科技配備包含 12.3 吋全數位多功能儀錶與 12.3 吋中央資訊顯示幕的雙大型顯示幕配置,讓車載娛樂裝置 Android AutoTM 與無線 Apple CarPlayTM 的操作更為清晰。25S AWD Exclusive 以上車型更搭載具 12 支揚聲器的 BOSE® 環繞音響系統與可投影智慧型手機導航方向指引的大型前擋投影式全彩抬頭顯示器。 車內同樣延續水平式簡約的架構,細部上透過豐富的材質堆砌鋪陳,整體散發的氛圍依舊吻合消費者對於 Mazda 高質感的印象。 配置三輻式多功能真圓方向盤,握感厚實飽滿,可輕鬆掌握車身。 諸多嶄新科技配備包含 12.3 吋全數位多功能儀錶與 12.3 吋中央資訊顯示幕的雙大型顯示幕配置,不僅能完整呈現行車時所需資訊,也讓車載娛樂裝置 Android AutoTM 與無線 Apple CarPlayTM 的操作更為清晰。 配置無線充電裝置;Mi-DRIVE 功能鍵提供車主針對不同駕駛條件進行模式選擇。 線傳排檔座上具有陡坡緩降、360 度環景、電子手煞車、Auto-Hold 鍵。 中央扶手內部設有兩組 Type-C 電源口。 提供駕駛座十向電動調整含電動腰靠調整功能 (附記憶)、副駕駛座八向電動調整功能。 科技與獨有的精緻質感交織出 CX-60 由外而內的雅緻品味,魂動設計更是將「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融入每一處細節,讓日式工藝躍升至全新境界。 受惠於平整的車頂設計,後排乘坐空間相當寬敞。 中央扶手提供兩組杯架。 後排享有冷氣出風口以及雙 Type-C 電源。 空間機能方面,在標準 5 人乘坐之下,後行李廂容積為 570 公升,第二排放倒後可擴增至 1,726 公升。 左方提供置物槽設計。 右方可見 12V 電源。 安全方面,Mazda CX-60 大量採用高強度車身結構,並於 A 柱下方/B 柱/後保桿採用最高達 1,800Mpa 的高剛性鋼材,能有效提升車輛抗撞能力;全車系亦標配完整 i-ACTIVSENSE 主動安全技術,並新增道路偏移防止系統 (ELK),於行駛時速超過 60 公里時,系統會主動偵測行車道路路緣,當行車動線發生不正常偏移時,系統將透過儀錶板警示圖案、警示音與方向盤震動提醒駕駛,並進一步提供方向盤輔助力道以修正行車方向,降低行駛意外風險。25S AWD Exclusive 以上車型更配備前方橫向車流警示功能 (FCTA),可於時速低於 10 公里時,自動偵測車頭左右視覺死角內的來車,輔以全數位多功能儀錶與中央資訊顯示螢幕的警示圖案與警示音提醒,避免碰撞事故發生;此外,進階型智慧頭燈 (ALH),除了具備防眩遠光模式與於低速行駛可擴大近光燈照明範圍的廣角近光模式,更新增同級唯一的行人標記功能,在時速 20-80 公里間,系統將協助辨識並以燈束照射可能與車輛發生碰撞的行人,減低發生事故機率,讓駕駛樂趣得以紮實地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25S Elite Plus 以上車型搭載 360° 環景並升級 See Through view 超廣角影像輔助系統,可於時速 15 公里以下時啟動,運用車頭、車側及車尾的攝影機,即時提供 360° 環景影像,並因應不同行車狀態,提供 5 種視角模式,即使在狹窄的區域行駛、或駛入停車位時,也能讓駕駛清楚辨識車輛周遭環境,有效避免視覺死角產生。 25S Elite Plus 以上車型搭載 360° 環景並升級 See Through view 超廣角影像輔助系統,可於時速 15 公里以下時啟動,運用車頭、車側及車尾的攝影機,即時提供 360° 環景影像,並因應不同行車狀態,提供 5 種視角模式,即使在狹窄的區域行駛、或駛入停車位時,也能讓駕駛清楚辨識車輛周遭環境,有效避免視覺死角產生。 Mazda CX-60 以全新開發的縱置後驅平台技術為基礎,如本次試駕的 25S AWD Exclusive 搭載的是 2.5 升 Skyactiv-G 自然進氣汽油引擎,結合大量鋁合金輕量化材質,壓縮比為 13.0 : 1,可發揮出 192PS@6,000rpm 最大馬力和 250Nm@3,000rpm 峰值扭力搭配全新開發的 SKYACTIV-DRIVE 八速手自排變速系統,平均油耗達 12.6 km/L,效率等級為 2 級。底盤以全新開發的縱置後驅平台技術為基礎,採用前獨立雙 A 臂,可提供更好的懸吊剛性,提升轉向精準度及循跡性;後懸吊採用獨立多連桿優化乘坐舒適性,並以金屬材質取代傳統橡膠接頭增加耐用度及強化路感回饋,結合 5.4 公尺迴轉半徑,與大量鋁合金材質降低車身重量,帶來的新世代人馬一体駕馭樂趣。 採用縱置後驅平台技術,2.5L 縱置直列四缸引擎能輸出 192ps 最大馬力,並採用大量輕量化鋁合金材質且優化供油系統,使最大扭力峰值能於 3,000rpm 全數迸發,帶來線性且輕快的加速表現。 搭配全新 SKYACTIV-DRIVE 八速手自排變速系統,以電子控制多片式離合器取代傳統扭力轉換器的設計,提供直接迅速且富節奏的換檔反應。 提供 Sport、Normal、Off-Road 等三種行車模式。 開著 Mazda CX-60 25S AWD Exclusive 上路,2.5 升自然進氣四缸引擎擁有豐沛的推進力道,雖然加速表現仍為線性,但就體感上來說開起來確實頗為愜意,八速手自排變速系統,電子控制多片式離合器取代傳統扭力轉換器,可提供直接迅速且富節奏的換檔反應,AWD 全時四輪傳動的設計,車輛的行經軌跡更為安穩。操駕表現方面,KPC 車身平衡控制技術可有效抑制側傾帶來的不安定感,當轉彎橫向 G 值超過 0.3G 時,系統會對彎內側後輪施加輕微制動,利用後懸吊結構的機械設計,抑制車輛側傾的反抬升效果以穩定車身,增強過彎的穩定性和乘坐舒適性。 Mazda 擅長使用人體的感官來強化質感的精進,例如魂動設計理念及 SKYACTIV 動能科技皆展現強調的工匠技藝精神,使得 Mazda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全新上市的 CX-60 面對競爭激烈的 SUV 市場,其排氣量所帶來的稅金恐成消費者購買時最大的考慮因素,但誠意滿滿的價格以及豐富的配備便可看出台灣馬自達對它的強大信心,而預售三週內累積逾 500 張訂單的傑出表現也表示將有不少「馬迷」將會持續支持,後續表現令人拭目以待!

個性跑旅再昇華 第二代 Mercedes-Benz GLC 300 4Matic Coupé 試駕
目前市場上無論是一般品牌或是豪華品牌 SUV 車款都相當活絡,消費者的選擇相當多元,而從 2008 年誕生的 GLK-Class 演化到現行的 GLC-Class,多年來不斷精進優化,透過更創新的科技革來與對手抗衡。 台灣賓士自去年底發表全新第二代 GLC SUV 後,旋即引發熱烈討論,並於 2023 年 8 月 24 日正式在台上市全新 GLC Coupé,導入 GLC 200 4MATIC Coupé 與 GLC 300 4MATIC Coupé 兩款車型,建議售價分別為新台幣 289 萬及 330 萬元起,預計將於 10 月起陸續交車。 台灣賓士總裁 金恩中 (Eun Choong Kim) 與第二代 Mercedes-Benz GLC Coupé 合影。 新在哪裡? 外觀: ●延續斜背跑旅造型,尺碼加長 (+27mm)、加寬 (+28mm)、加高(+4mm),軸距增加 15mm。 ●車頭具有運動化引擎蓋隆起造型。 ●GLC 200 4MATIC Coupe 標準搭配 AVANTGARDE 套件,GLC 300 4MATIC Coupe 標準搭配 AMG Line 套件。 ●車頭無分 AVANTGARDE 或 AMG Line 套件,均標準採用霧銀星芒型水箱護罩,與 X 254 GLC 作法不同。 ●車側採用三道分離式線條 (前葉子板、車門下方、後葉子板) 設計,車外後視鏡基座自上一代的 A 柱旁移動至車門鈑件上。 ●風阻係數從前一代的 0.30Cd 降到 0.27Cd,也較 X 254 GLC 少了 0.02Cd。 ●車尾換上全新雙片式設計 LED 燈組,其設計語彙也出現在 7 月發表的 CLE 轎跑車上。 ●保險桿下方採用鍍鉻外框包覆。 內裝配備: ●座艙鋪陳比照 X 254 GLC 的設定,包括懸浮式3D設計控制面板、全新電容感應式方向盤、扁平圓形出風口等特色。 ●ARTICO 包覆全儀錶台下放至 GLC 200 4MATIC Coupe。(小改前僅 GLC 300 4MATIC Coupe 列為標配)。 ●標準配備 12.3 吋寬螢幕數位儀錶以及 11.9 吋高解析度觸控螢幕。 ●儀錶板可切換簡潔、運動、經典、導航、輔助、保養及越野顯示模式。 ●升級標配手機無線充電及雙前座電熱椅。 ●車載系統為 MBUX 2.0,支援無線 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 智慧手機連結。 ●GLC 300 4MATIC Coupe 標配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支援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 ●首度開放加價新台幣 7.2 萬元選配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長度較 X 254 GLC 多 6 公分。 ●自前一代 (C 253 FL) 的環景式內裝照明 (64色氣氛燈/5種亮度調整) 升級為進階環景式內裝照明 (含64色氛圍燈),支援迎賓、空調溫度調整、盲點警示、下車警示等功能。 ●行李廂標準容積較前一代 (C 253 FL) 多 45 公升,來到 545 公升,40:20:40 最大容量則提升 90 公升,達到 1,490 公升之譜。 安全科技: ●全車系標準配備代碼 P20 的進階智慧駕駛輔助套件,較上一代 (C 253 FL) 的 23P 智慧駕駛輔助套件多出主動轉向煞車輔助與 PRE-SAFE® 主動側撞防護兩項功能。 動力底盤: ●引擎型號自前一代 (C 253 FL) 的 M 264 更換為 M 254,最大差異在於 48V 輕油電系統從 BSG(皮帶驅動啟動馬達 )架構升級為 ISG (整合式啟動馬達) 架構,使得額外輸出從 14hp 提高為 23hp。 ●相較於前一代 (C 253 FL),本次前輪距增加 6mm,後輪距增加 23mm,以改善動態表現。 ●全車系標準搭載跑車化懸吊系統,可加價新台幣 14 萬元選配 AIRMATIC 氣壓懸吊(高低、阻尼可調)含後軸轉向系統,車速 60km/h 內可與前軸反向轉動最高 4.5 度,可將迴轉半徑減少 45 公分,來到 5.45 公尺,車速 60km/h 以上可與前軸同向轉動,有如增加軸距的效果,可強化高速操控穩定性。 ●具備越野模式 (調整電控系統反應),但在其他模式下也可啟動地表偵視功能 (車速 20km/h 內可用)。 ●首度開放加價新台幣 3.8 萬元選配代碼PBH的進階智能停車輔助,帶來路徑記憶停車輔助功能。 外觀方面,GLC Coupé 擁有與 GLC SUV 相同的車頭面貌,風阻係數僅有 0.27Cd。車頭「霧銀星芒型水箱護罩」內部由橫幅格柵搭配以大量三茫星廠徽構成的網狀來構成,並可選配 AMG Line 外觀套件及多光束智慧型數位頭燈;同時斜背式車尾、雙片分離式設計尾燈與雙排氣鍍鉻尾管,則點出身為 SUC 家族一員的純正血統。擁有 Avantgarde、AMG Line、夜色套件,其中後者包括:亮黑色前後保險桿下緣、亮黑色水箱護罩外框及橫柵底部飾條、亮黑色車外後視鏡罩、B 柱以後側窗及後擋玻璃暗色處理、亮黑色側窗框及腰線飾條,凸顯整體跑格。後行李廂空間放大至 545l (+45l) ~ 1,490l (+90l),大幅增加生活實用性。 本次試駕車款為全新第二代 Mercedes-Benz GLC 300 4Matic Coupé,建議售價為新臺幣 330 萬元起。 車頭「霧銀星芒型水箱護罩」內部由橫幅格柵搭配以大量三茫星廠徽構成的網狀來構成。 試駕車已選配多光束智慧型 LED 頭燈(包含於「專屬豪華 Plus 配備套件」中,套件加價 $149,000),不僅多達 84 顆獨立照明元件,更以每秒一百次的感光調整頻率,自動偵測天候、前方路況、路徑曲線,調整出最清晰適宜的照明視野,尤其能消弭對向車輛與行人的眩目現象,保障一切用路人的視線安全。 本回試駕的 GLC300 標配 AMG Line 外觀套件,前後保桿亦變更為運動化式樣。 車身尺碼為 4,764x1,920x1,606 (mm),軸距為 2,888mm。 夜色套件 (選配價 $23,000) 包括:亮黑色前後保險桿下緣、亮黑色水箱護罩外框及橫柵底部飾條、亮黑色車外後視鏡罩、B 柱以後側窗及後擋玻璃暗色處理、亮黑色側窗框及腰線飾條。 試駕車選配了 20 吋 AMG 多輻式輕合金輪圈 (前 255/45 R20;後 285/40 R20),價格為 $58,000。 美背造型輪廓將弓形弧線一路流暢延伸至後尾翼,創造休旅車型中的極低風阻 Cd=0.27。 全新雙片分離式設計的尾燈,結合特殊立體結構的燈組與燈光動畫。 後保桿具有雙出排氣飾管裝飾。 內裝方面,延續新世代雙螢幕配置,駕駛座前方搭載 12.3 吋寬螢幕數位儀表,中控台配備中央懸浮式 11.9 吋高解析螢幕,並稍微向駕駛傾斜,內部搭配最新一代的 MBUX 多媒體系統,提供 MBUX 擴增實境導航功能,透過語音控制,得以更智慧且快速地接收來自駕駛及乘客的各項指令。另提供 ARTICO 舒適型座椅或 ARTICO/MICROCUT 跑車型座椅、電動雙前座附記憶功能、四向腰靠調整功能、64 色環景式內裝照明、抬頭顯示器、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等高級配備。 中控台造型設計與現行世代 C-Class 相似,實體按鍵比例再度下修。 配備俗稱蜻蜓樣式的電容多功能方向盤,左方可控制儀錶和輔助系統,右方則可控制中控螢幕及多媒體系統。 抬頭顯示器包含於專屬豪華 PLUS 配備套件之中。 第二代 GLC 人機介面採用 12.3 吋全數位儀錶搭配 11.9 吋多媒體系統所組成,導入「Zero Layer 零層級觸控介面」,用直覺化操作號令行駛、操控、視聽娛樂、網路連線功能,甚至可透過「Hey,賓士!」喚醒語音助理完成指令。內建導航功能更導入 Google POI,同步提供評價、營業時間與照片資訊,在 MBUX 擴增實境導航功能中,還新增了交通標誌、換道建議、門牌號碼等,大幅提升都會區域的導航便利性。 64 色環艙氣氛燈為標準配備,夜間行駛能提升視覺質感。 儀錶板採金屬編織飾板,質感優異。 搭載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 (專屬豪華 PLUS 配備套件),提供 15 具高傳真喇叭與總輸出高達 710 瓦的 DSP 擴大器。 座艙中央內部設有兩組杯架、USB-C 接孔及 Qi 手機無線充電板。 扶手內部同樣設有 Type-C 電源口。 試駕車因標配 AMG Line 內裝套件,雙前座已改採 ARTICO/MICROCUT 跑車型座椅,具備電動調整、記憶、電動腰靠及電動腿靠等機能,包覆性與支撐性皆在水準之內。 後座空間對於身高較高的乘客尚可接受,中央座位之地面隆起幅度,較不利於長途乘坐。 THERMOTRONIC 豪華型多區恆溫空調列入專屬豪華 PLUS 配備套件中。 行李廂空間放大至 545l (+45l) ~ 1,490l (+90l),個性跑旅與舒適空間一次擁有。 可透過尾箱內部兩側釋放鍵快速倒平後排座椅。 安全科技方面,標配進階智慧駕駛輔助套件,包含 DISTRONIC 智能定速測距輔助、智能轉向輔助、閃避轉向輔助、主動防撞輔助含路口車流辨識、行人偵測及車道壅塞防撞輔助、主動盲點輔助含離車警示輔助、主動轉向煞車輔助、主動車道維持輔助、PRE-SAFE® PLUS 主動後方安全防護、PRE-SAFE® 主動側撞防護等。另擁有智能停車輔助含 360 度環景攝影、智能警示輔助、駕駛注意力輔助等。 標準配置的新世代智慧駕駛輔助系統,搭載齊全的主被動安全輔助科技,並優化部分輔助功能。 配備「智能停車輔助套件含 360° 環景攝影」、「越野駕駛模式介面」以及「地表偵視功能」在道路狹窄處大幅減輕視覺負擔,也讓前方越野地形一覽無遺。 動力方面,GLC 200 與 GLC 300 採用代號 M254 的 2.0 升直列 4 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全車系悉數配備 9G-TRONIC 變速箱以及 4MATIC 全時四輪驅動系統,並搭配第二代 ISG 48V 高效輕油電系統;GLC 200 可輸出 204hp / 320Nm、GLC 300 則有 258hp 與 400Nm,EQ Boost 可額外提供 23hp 馬力及 200Nm 扭力。全車系標配「跑車化懸吊」,提供更加運動的操控感;另外提供選配 AIRMATIC 氣壓懸吊與後軸轉向系統(最高 4.5 度),提供絕佳舒適與操控性。 升級後的動力系統為 Mercedes-Benz 直列四缸 M254 渦輪引擎,搭載第二代 ISG 48V 高效輕油電系統,得以爆發最大 258 匹馬力,與最大 400Nm 扭力。 DYNAMIC SELECT 可選擇越野、Eco、Comfort、Sport、Individual 等多種駕馭模式。 開著全新 GLC 300 4MATIC Coupé 上路,48V EQ Boost 輕型複合動力系統營造幾乎無震、無頓挫的流暢起步加速感受,對於乘坐品質的提昇助益良多,轉速拉升後汽油引擎的運作聲響和排氣管聲浪仍不難聽見。運動化底盤具備扎實的路感,懸吊阻尼設定偏軟但不致於帶來側傾,碎震處理大致良好,行經坑洞時較易產生彈跳。方向盤輔助力道設定得宜,低速時輕鬆易駕,高速時也適時加重手感,傳達足夠的路面資訊,NVH 工程表現也達到水準之上,不過後方視野受到車頂輪廓的影響而較為狹窄,駕駛時需多加留意。 SUV 市場已經是全球車廠爭相進駐的大餅,不過在豪華市場當中 Mercedes-Benz 依舊維持領先的地位,但受到對手挑戰以及 SUV 產品線的豐富化之後 GLE 也逐漸與越野粗獷脫勾,各方面都較先前更加細緻,內裝也迎合時下潮流導入大尺寸螢幕提高數位應用表現,而 48V EQ Boost 輕型複合動力系統更創造平順舒適的加速感受,對於油耗表現也有所助益,產品實力更為出色,理應可以吸引到更多消費者購入。

重新定義浪漫跑格 Citroën C4 Shine 試駕
近年來,隨汽車市場的改變以及戶外活動的盛行,中小型休旅車款憑著貼近日常生活的大容積空間表現以及挑高的駕駛視野成為市場上的當紅炸子雞,同時更衍生出活潑取向的 Crossover 跨界車型,以動感流線的外觀設計來體現跑旅的姿態,既不會犧牲機能多樣性,還能增加眾人們的注目,可謂一舉兩得。 2004 年推出的 Citroën C4 體現了品牌在設計和技術上的創新及突破,擁有前衛的數位儀錶以及確保安全的定軸式方向盤、車道偏離警告系統等,並提供 5 門掀背、4 門轎車以及外型相當搶眼的 3 門 Coupé 轎跑車型,成功展現緊湊型車款應具備的多功能性。 Citroën 浪漫的法式設計美學一直以來都是車壇中最鮮明的存在,在藝術界享有崇高名聲並具有十足影響力,每款車型皆具備前衛哲學和原創張力,登場即成為萬眾焦點,帶動流行時尚風潮,這樣的精神在品牌發展 100 多年來成功深植於每位使用者及愛好者心中。 每輛 Citroën 都是獨一無二的,對於 “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 的消費者而言,是詮釋自我的最佳選擇之一。 新在哪裡? 外觀: ●捨棄傳統掀背樣式,改為斜背跨界跑旅造型,車體線條也致敬過去 GS 車系。 ●車頭將水箱罩與廠徽結合,與 Vision LED 頭燈及雙人字型意象日行燈搭配。 ●車門配置 Airbump® 預防開門碰撞與摩擦裝置,Feel、Feel+ 為亮黑飾框,Shine 為亮銀飾框。 ●Shine 車型升級深色後窗。 ●全車系足踏 18 吋黑銀雙采鑽石切削鋁合金輪圈。 ●車尾承襲了第一代 C4 三門掀背 (Coupe) 的雙片式後擋風玻璃設計。 ●雙人字型意象 LED 尾燈支援日行燈功能。 內裝配備: ●座艙以 Citroën Advance Comfort® 先進舒適車艙思維設計,具備切削風格對稱式儀錶板設計。 ●採用 5.5 吋全彩數位儀錶,雙側設有氛圍照明。 ●配備 10 吋 HD 全彩觸控螢幕,採超薄無邊框設計及亮黑色鏡面處理,結合人字紋飾鍍鉻調整輪。內建法國原裝繁體中文操作介面,支援 Mirror Screen 鏡像系統,可透過無線或有線方式連結智慧型手機,也內建 TomTom 導航,原廠提供 3 年 OTA 線上圖資更新服務。 ●Shine 車型升級 HUD 彩色抬頭顯示器。 ●車內運用金屬與鋼琴烤漆飾板點綴。 ●Ë-Toggle 電傳線控撥動式檔位控制。 ●全車系採用新世代 Citroën Advance Comfort® 頂級舒適座椅,以半皮布材質包覆,採手動調整。 安全科技: ●全車系標準配備 DAA 駕駛注意力警示系統、TPMS 胎壓偵測警示系統。 ●Feel+以上車型升級配備 ACC 主動式定速巡航系統附自動煞車及再啟動功能、ASB 主動式煞車輔助系統、BSM 盲點偵測警示系統、DRIVE ASSIST 快速道路 / 高速公路駕駛輔助系統、FCW 前方車距警示系統、HDA 高速公路駕駛輔助功能、HSA 斜坡起步輔助系統、ISA 智慧型速率調整、LKA 車道維持系統、LPA 車道保持輔助系統及 SLI 速率掃描辨識系統。 ●Shine 車型升級 BSM 盲點偵測警示系統、HBA 智慧型遠近頭燈。 動力底盤: ●汽油車型採用 1.2 升直列 3 缸渦輪增壓引擎搭配 EAT8 智慧型 8 速手排。 ●純電動車型採用永磁同步電動馬達驅動前軸,搭配 50kWh 電池,支援 100kW DC 快充,最大馬力 136bhp,最大扭力 260Nm,NEDC 續航里程 378 公里,WLTP 續航里程 357 公里。 ●標配 Progressive Hydraulic Cushions® 魔毯液壓懸吊系統,透過兩組液壓機構,可依據路面條件進行壓縮與拉身行程改變阻尼流速。 全新 Citroën C4 & Ë-C4 (C 41) 冠上最新世代家族風格,憑藉優雅卻大膽的設計理念,將水箱罩與廠徽合而為一,配合上 Vision LED 頭燈及雙人字型意象日間行車燈,體現出與眾不同的身分。車體採用猶如以往「GS」般代表性的低風阻斜背跨界車身造型曲線,將掀背車的動感結合上休旅車的霸氣。而獨家專利之 Airbump® 預防開門碰撞與摩擦裝置提供保護和耐用性,在實用與時尚間取得黃金平衡點。尾部更承襲了第一代 C4 Coupé 的兩片式後擋風玻璃設計,將品牌獨特設計巧思展現出來。 本次試駕的是 Citroën C4 Shine,建議售價為新臺幣 119.9 萬起。 以全新品牌造車語彙結合雙人字型齒輪廠徽意象,融合法式美學工藝,前車水箱護罩與廠徽合而為一。 全車多處運動休旅元素,造就緊湊肌肉輪廓。 搭配 VISION LED 頭燈及雙人字型 LED 日間行車燈組。 車身尺碼為 4,360x1,800x1,520 (mm),軸距為 2,670mm。 外部後視鏡與先前試駕過的姊妹車 - Peugeot 408 幾乎一樣,看上去時尚有型,同時具有電動調整、加熱除霧除霜、電動收折、迎賓照明等功能。 全車系標準配置 18 吋⿊銀雙采鑽⽯切削鋁合⾦輪圈。 結合獨家專利之 Airbump® 預防開門碰撞與摩擦裝置,防刮材質有效降低撞擊或摩擦造成之損害,強化視覺印象更增添防護功能。 車頂線條延伸至車尾,略微傾斜的車頂與側窗連成一氣。 後窗、尾門、後擾流板與雙人字型 LED 尾燈組建構出的獨特設計,靈感來源更是汲取自 2004 年問世的 C4 Coupé。 後方可見雙邊單出的排氣尾管配置。 源自空氣力學的流暢線條勾勒時尚優雅掀背造型。 內裝方面,延伸品牌先進舒適車艙設計思維,儀錶檯採用雙螢幕配置,擁有 5.5 吋螢幕集結各種駕駛重點資訊,儀錶台中央的 10 吋液晶螢幕與簡化線條互相搭配,同時運用金屬與鋼琴烤漆飾板點綴。新世代 Citroën Advance Comfort® 頂級舒適座椅採用半皮布材質包覆,良好支撐表現提供絕佳乘坐舒適性,使乘客坐進車內不易感到疲累。座艙提供多個內置儲物空間,行李廂透過椅背傾倒可提昇至 1,250 公升。 C4 & Ë-C4 現代化車艙氛圍,大面積切削風格且對稱式的中控台。 前衛造型的皮革包覆多功能方向盤,於盤幅左側集成駕駛輔助控制功能,右側則為多媒體控制按鍵,使駕駛無須分神直覺操作。 Shine 車型升級標配有 HUD 彩⾊抬頭顯⽰器,可透過方向盤左方控制鍵調整。 5.5 吋無邊框高解析數位儀錶,極簡風格易於資訊閱讀,且儀錶側邊設置溫和的間接式氛圍照明,烘托舒緩氣氛。 10 吋 HD 全彩觸控螢幕採超薄無邊框設計及亮黑色鏡面處理,結合人字紋飾鍍鉻調整輪,以法國原裝繁體中文操作介面整合通訊、影音娛樂及行車資訊等功能,搭載 TomTom 導航圖資,提供 3 年 OTA 線上圖資更新服務;同時,結合 MIRROR SCREEN 鏡像系統,支援無線 / 有線雙模式連結智慧型手機 Android AutoTM 或 Apple CarPlay®,並可透過螢幕操控 Apple 地圖或 Google 地圖衛星導航,抑或是聆聽 Apple Music、Podcast 或 Spotify 音樂,以及撥打電話等功能。 Shine 車型升級標配 Qi 無線充電以及 Type-C USB 插槽,生活實用性更加方便。 下方擁有相當實用的收納空間以及 12V 電源口。 配備 e-TOGGLE 電傳線控撥動式檔位控制,提供 Eco、Normal、Sport 三種駕駛模式。Ë-C4 則將會有 B 模式(Regenerative braking)動能回收制動模式。 中央具有兩個置杯架,同時提供可收折的蓋板。 中央扶手可做前後滑移,打開後擁有小容積的置物空間。 前排兩側化妝鏡附有照明燈。 切削風格對稱式儀錶板提供置物抽屜以及平板電腦專⽤鎖定底座(需搭配專⽤防護殼)。 手套箱擁有頗深的容積表現,且開口具有阻尼效果 全車系配備 CITROËN ADVANCED COMFORT® 頂級舒適座椅,採全手動調整,細膩質材及優異支撐表現提供絕佳乘坐品質。(Shine 車型座椅採用灰⾊ V 形織布,搭配⿊⾊⽪⾰。) 受惠於 2.67 米長軸距設定,更兼顧後座乘員膝部空間。 前排座椅後方擁有實用的地圖袋。 中船上設有冷氣出風口及兩個 USB 充電口。 行李廂容積達 380 公升,透過後座椅背全傾功能,可大幅提升至 1,250 公升,且寬闊的尾門開口便於裝載物件,足以應付日常用車,展現實用高機能。 障板下方附有隨車工具以及不錯的容積表現。 安全方面,Citroën C4 & Ë-C4 Feel+以上車型完整搭載 ADAS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包含 ACC 主動式定速巡航系統附自動煞車及再啟動功能、ASB 主動式煞車輔助系統、BSM 盲點偵測警示系統、DAA 駕駛注意力警示系統、DRIVE ASSIST 快速道路 / 高速公路駕駛輔助系統、FCW 前方車距警示系統、HAD 高速公路駕駛輔助功能、HSA 斜坡起步輔助系統、ISA 智慧型速率調整、LKA 車道維持系統、LPA 車道保持輔助系統、SLI 速率掃描辨識系統及 TPMS 胎壓偵測警示系統,Shine 車型更增加 BSM 盲點偵測警示系統,超過 20 項駕駛輔助技術,為駕駛提供全方位輔助,舒適乘車感受更兼顧守護全車乘員安全的行車體驗。 Feel+ 以上車型完整搭載 ADAS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倒車顯影畫質清晰,並且具有方向導引指示。 Citroën C4 燃油版本搭載符合最新 Euro6 歐洲六期環保法規的 1.2 升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汽油引擎,搭配上 EAT8 智慧型 8 速手自排變速系統,提供 130 匹最大馬力及 230 牛頓米最大扭力。另標準配備品牌獨家專利的 Progressive Hydraulic Cushions® 魔毯液壓懸吊系統,透過兩組液壓機構,根據路面條件進行壓縮與拉身行程改變阻尼流速,無論是持續性碎震,或是道路坑洞都能保有最佳化的濾震效果,減緩車身過度起伏造成的不適晃動,打造魔毯般穩定平順的行車感受。 1.2 升 PureTech 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汽油引擎符合最新 Euro6 歐洲六期環保法規,更通過歐洲最新 WLTP 全球輕型車測試規範,可輸出 130 匹最大馬力及 230 牛頓米最大扭力,每公升 17.7 公里的平均油耗表現。 配備 EAT8 智慧型 8 速手自排變速系統,綿密齒比設定、靈活換檔反應,結合最新 Ë-Toggle 電傳線控撥動式檔位控制,擁有 Eco 節能、Normal 一般、Sport 運動三種駕駛模式。 前懸吊為麥花⾂附下 A 臂及防傾桿。 後方為拖曳臂配置。 開著 Citroën C4 燃油車型上路,可感受到油門踏板設定輕盈但線性,加速時 3 缸引擎與 8 速手自排變速箱間恰當的匹配性,使力道不因排量小而不足,精緻度良好,但運轉聲浪不小。乘坐品質方面,承襲品牌向來以舒適著稱的形象,方向盤手感輕盈但保有高度的精準度,過彎感受順暢,且懸吊阻尼雖然偏軟卻有不錯的支撐性,即便為非獨立後懸吊,仍不致於感到過度彈跳,行進時帶給駕駛與乘客的安心感亦足夠,整體調性介於德系硬朗與日系輕盈的格局之間。 1928 年第一代 Citroën C4 發表上市,為掀背車型揭開序幕,接續的 Ami 6 / Ami 8、GS / GSA、BX、ZX、Xsara、C4(2004、2010年)及 C4 Cactus,累積超過 1,250 萬輛銷售表現,而全新 C4 & Ë-C4 承襲品牌造車底蘊與百年淬鍊,集結前衛大膽設計、創新精神、緊湊造型、寬敞車室、卓越操控及優異的舒適乘車感受,以新世代跨界掀背為全球車壇重新詮釋,不僅滿足多元用車需求,更演繹出 Citroën 獨到汽車工藝。

燃油世代最終章,猛豹的天鵝之歌 Jaguar F-Type R 75 Convertible 試駕
Jaguar 豐富的賽道血統是許多車迷們所津津樂道的,自 1948 年 XK120 創世紀登場,憑著超流線的車體造型以及性能強勁的 3.4L XK 直六引擎,使其擁有 200 公里的最高極速,在當年被評為市場上最速量產車,後續更由 E-Type、XJ-S 等著名車款接力將這優秀的雙門跑車基因傳承下去。原廠於 2012 年推出 F-Type 跑車,初期以敞蓬形式登場,2013 年時新增硬頂 Coupe,車系設計靈感源於經典的 E-Type,在市場上發展至 2019 年 12 月時推出中期改款車型。然而,在 2021 年時,Jaguar Land Rover 正式宣布 Reimagine 品牌策略,將在 2025 年時轉型為全電動豪華品牌,也象徵著汽油跑車時代正式完結。 Jaguar 於1948年倫敦車展上揭露了最具代表性的 XK 120,憑著超流線的車體造型以及性能強勁的 3.4L XK 直六引擎,使其擁有 200 公里的最高極速,在當年被評為市場上最速量產車;隨後 E-Type 於 1961 年正式亮相,跨時代的曲線更傳聞讓 Enzo Ferrari 將其稱之為 “世界上最美麗的汽車”,在各大拍賣會上一直都收藏家們的目光焦點。 台灣捷豹路虎於 2023 年 9 月 21 日正式發表 Jaguar F-Type R 75,Coupé 以及 Convertible 車型建議售價皆為新臺幣 575 萬元起,另外更推出臺灣限量六部專屬的 Taiwan Limited Edition,以玉山為主題,車色重現 F-Type 第一世代經典代表色 - Firesand Orange,售價為 665 萬元起。 適逢 Jaguar F-TYPE 最後一個年式車型與跑車發展 75 周年,台灣正式引進 Jaguar F-TYPE R 75 雙門和敞篷兩種車型,搭載 5.0L V8 機械增壓引擎,提供 575PS 最大動力。 新在哪裡? 外觀: ●標準搭載黑色外觀套件。 ●水箱罩及輪圈中心蓋之徽飾顏色自紅色改為黑色。 ●水箱罩、車尾及輪圈中 R 字樣的配色自紅綠雙色改為黑灰雙色。 ●標配 20 吋十輻 1066 式亮黑色搭配鑽石圖裝輪圈。 ●前葉子板下方增加增加以車身輪廓為靈感的專屬徽飾。 ●Coupe 標配固定式尾翼,也可選配為敞蓬車標配的電動收折隱藏式尾翼。 ●敞蓬車較 Coupe 少去電動啟閉後行李廂門。 ●Taiwan Limited Edition 以 R 75 Coupé 為基礎,由 SV Bespoke 特製車部門限量打造,車色以 Firesand Orange 特殊車漆致敬 2012 年 F-Type。 內裝配備: ●中控台飾板及金屬門檻增加以車身輪廓為靈感的專屬徽飾。 ●方向盤採用 R 75 專屬皮革包覆電動調整式,具記憶及加熱功能。 ●Taiwan Limited Edition 內裝以玉山為主軸,在車內 SV Bespoke 金屬迎賓門檻踏板標示玉山的經緯度,座椅中央鑲有「ONE OF 6」字樣。 安全科技: ●敞蓬車較 Coupe 多出翻滾防護系統,但少去側面簾式氣囊。 動力: ●採用 5.0 升 V8 機械增壓引擎。 ●標配可切換的主動式排氣系統,支援 Quiet Start 功能,可減少發動時的噪音。 ●煞車採用前 380mm 後 376mm 通風碟盤搭配性能版紅色卡鉗。 ●標配主動式電子懸吊與跑車化個人設定。 ●標配電子後軸主動限滑差速器與 TVbB 煞車控制扭力轉換系統。 外觀方面,Jaguar F-Type R 75 Convertible 承襲 XK120 豐富的跑車設計底蘊,優美的長車頭短車尾比例讓人一眼就能認出,車頭標配銳利 J Blade LED 日行燈、“J” 型日行燈和動態指示方向燈,前葉子板上專屬的低調徽飾,描繪不可錯認的輪廓,車尾的肌肉線條強化了其乖張的外觀造型,修長的後 LED 尾燈向兩側延伸,排氣尾管採雙邊四出配置,尾管上刻有 “R” 徽飾,標配 20 吋十輻亮黑色搭配鑽石圖裝輪圈。 本次試駕車款為 Jaguar F-Type R 75 Convertible,建議售價為新臺幣 575 萬元起。 標配銳利 J Blade LED 日行燈,如書法般的"J"型日行燈和動態指示方向燈,突顯了車輛的視覺寬度並暗示其性能潛力。 前水箱護罩上徽飾的顏色也由紅色變為黑色,"R"和"R-Dynamic"徽飾的重點顏色也由現在的黑色和灰色,取代以往紅色和綠色的配色。 引擎蓋上擁有兩個顯眼的散熱孔。 車身尺碼為 4,470x1,307x2,042 (mm),軸距為 2,622mm。 車頂採經典輕量化電動收折軟頂敞篷,不但可在 48km/h 以下作動,並僅需短短 12 秒即可完成開啟或關闔動作。 敞蓬車較 Coupé 多出翻滾防護系統,但少去側面簾式氣囊。 車門把手採用隱藏式設計,上方還有 JAGUAR 字樣。 前葉子板上專屬的低調徽飾,描繪了不可錯認的輪廓。 前葉子板下方具有專屬徽飾,以不可錯認的車身輪廓象徵其身分。 標配專屬 20 吋十輻亮黑色搭配鑽石塗裝輪圈,另提供三款可選配的 R 75 專屬輪圈。R 75 車型換上前 265/35/ZR20、後 305/30/ZR20 由 Pirelli 專門為性能車款所開發的 P Zero 高效能跑胎,更寬的胎面確保車輛隨時擁有卓越的抓地力。另可選配升級的碳纖維陶瓷煞車套件,搭配前六、後四活塞與前 398mm 後 380mm 煞車碟盤,提供獨特性與卓越的制動效能。卡鉗上獨特的黃色塗裝更具備出色的抗退色效果。 車尾的電動升降尾翼可在時速超過 110km/h 時主動升起,當然亦可以透過中央鞍座上的按鍵自行將其升起。 車尾的肌肉線條強化了其乖張的外觀造型,修長的後 LED 尾燈向兩側延伸。 排氣尾管採雙邊四出配置,尾管上刻有 “R” 徽飾。 內裝方面,Jaguar F-Type 以駕駛導向設計結合工藝技術、精緻細節和豐富飾面材質 “1+1” 的座艙配置了 12.3 吋高解析度互動式數位儀表板、10 吋 InControl Touch Pro 智慧觸控顯示幕、Meridian 音響系統、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雙區恆溫空調控制系統、空氣品質偵測系統、金屬/油門煞車踏板、皮邊腳踏墊、電動啟閉後行李廂門等。R 75 車型獨有的徽飾以車身輪廓所構成的圖案為特點,呈現於中控台飾板和車門金屬門檻上,而內飾黑色套件則是另一個微妙的增強。標配高性能跑車座椅和全皮革內裝升級套裝,結合了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外形和優越的舒適性,並具備加熱和通風功能,椅面採溫莎皮革包覆,增添更多的奢華質感,搭配車縫線以及頭枕上的躍豹裝飾,進一步強化內裝奢華氛圍。 以駕駛導向設計的內裝,純粹體現了車輛的優雅和性能。頭枕上的躍豹裝飾,標配全皮革內裝升級套裝,進一步強化內裝奢華氛圍。 方向盤採用三幅式設計,左側按鈕可操作通話與儀表板右側螢幕,右側按鈕可操作定速設定,方向盤後方也設有換檔撥片,整體握感相當厚實,整體設計也帶來操駕時更出色的掌控程度。 搭載 12.3 吋高解析度互動式數位儀表板,以大型中央轉速計的起始畫面為特點,以符合真正跑車的特性。 中控台上方自動升起的空調出風口下方飾板以及車門檻同樣施有專屬 R 75 圖案。 配置 10 吋 Touch Pro 多媒體資訊幕,提供 Apple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 連結功能,同時也支援線上軟體更新。 手套箱開關採用特別的圓形按鈕設計。 雙區獨立恆溫空調採用旋鈕調整,溫度及風量顯示於中央,操作手感與視覺質感均佳。 排檔桿採用線傳式設計,駕駛模式切換撥桿具有滑順而紮實的手感,右側更以類扶手的設計區隔出駕駛座。 中央扶手內部提供 USB 插座、12V 電源插座及記憶卡插槽,置物空間具備植絨處理提昇質感。 兩張座椅中央擁有置物籃。 標配高性能跑車座椅和全皮革內裝升級套裝,結合了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外形和優越的舒適性,並具備加熱和通風功能,椅面採溫莎皮革包覆,增添更多的奢華質感,搭配車縫線以及頭枕上的躍豹裝飾,進一步強化內裝奢華氛圍。 座椅後方設有吊鉤。 擁有金屬/油門煞車踏板、皮邊腳踏墊。 標配有 Meridian 音響系統,不過相信發動引擎後就不會想聽音樂了 XD。 車尾預留了位置收納篷頂,儲物空間依然可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尾廂門檻上貼有 JAGUAR 字樣的金屬飾條,質感再加分。 雨刷水添加口位於尾廂開口處。 安全防護方面,F-Type 採用鋁合金車體結構,配備 BSA 盲點偵測輔助系統、DCM 駕駛注意力監控系統、DSC 循跡動態穩定控制系統、EBA 緊急煞車強度輔助系統、LKA 車道維持輔助系統、TPMS 胎壓偵測系統及後方車流警示等。 動力方面,搭載 5.0L AJ133 機械增壓 V 型 8 缸汽油引擎,配上 8 速 ZF 8HP Quickshift 手自排變速箱以及全時四輪驅動,擁有 575PS 最大馬力以及 700Nm 峰值扭力,在短短 3.5 秒內完成 100km/h 加速,電子限速高達 300 公里。標配可切換的主動式排氣系統,當加速時,排氣系統中的閥門將會打開並改變排氣路徑,從而釋放出獨特駕馭體驗中的標誌性咆哮聲。底盤方面,使用輕量化且堅固的鋁合金鍛造及鑄造工法所製造的前部下控制臂懸吊,配合上穩定稈轉接部件及連接部位以及彈簧疏密配比搭配進階避震阻尼器;另搭載電子主動式差速器(EAD)、智慧型四輪傳動系統(IDD)、智慧扭力分配系統、Adaptive Dynamics 主動式電子懸吊系統等。 打開前掀式引擎蓋,即可見 AJ133 機械增壓 V8 汽油引擎。 使用電子控制的連續可變避震器,優化了低速舒適性和高速控制,而 Configurable Dynamics 跑車化個人設定允許駕駛人調整懸吊硬度、方向盤回饋、油門反應與換檔反應。 提供單圈模式模式,可透過碼錶紀錄時間。 隨著 Jaguar 即將邁向為純電化品牌,F-Type V8 獨特的聲浪將被記錄典藏提供後代欣賞。 啟動現在新車市場上已所剩無幾的 5.0 升機械增壓 V8,後方四出尾管立馬傳遞出一陣低沉的怒吼,想必此時已經讓許多駕駛臉上出現一抹微笑;將其開上街,在寬廣的直線上將油門踩深,隨著轉速迅速飆升,高達 700Nm 的峰值扭力以及標誌性咆哮聲浪呼之欲出,激起的顱內高潮更是不斷,讓人一時間難以自我。而底盤部分藉由前後雙 A 臂的懸吊系統所帶來的低重心底盤與前後50:50 車重比,以及全鋁合金的車身帶來出色的車身剛性。在切換賽道模式下,轉向系統力道變得更重,帶來更為精確的路感回饋,過彎時雖然還是有些微的側傾,但車身緊緊貼著路面,車身的重心轉移和回正效率都相當不錯,優異的駕馭感受讓人在山路上完全捨不得離開。 在現在這個時代,許多傳統車廠都給出了全面電氣化的宣言,對於許多守舊派的消費者和車迷來說確實有先感嘆,而 Jaguar 在適逢 F-Type 最後一個年式車型與跑車發展 75 周年,引進這依然搭載大排量機械增壓的 R 75 車型,是品牌於 2025 年轉型為現代奢華的純電品牌之前,對內燃機時代的最完美慶祝方式。最後,筆者分享一句網路上的名言:「別因為它消失而難過,要因為它存在過而感到慶幸。」
-
商車新訊 2023/11/24
全能二輪跨界休旅 Gogoro CrossOver 試駕
-
商車新訊 2023/11/09
超感駕趣電動 SUV 長安深藍 S7 200Max 增程版 海外試駕
-
-
-
-
商車新訊 2023/10/30
重新定義浪漫跑格 Citroën C4 Shine 試駕
-
-
-
商車新訊 2023/10/19
開油車淨享純電樂趣 Nissan Kicks e-Power 試駕
-
商車新訊 2023/10/05
正宗跨界鴨力士! Toyota Yaris Cross 潮玩版 試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