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您想觀看的車種或品牌新聞:

全民觀點

車友街拍

2023/11/27

車友街拍 - Fiat Grande Punto

相較於前兩代車型,歷經兩次的發展的第三代 Grande Punto 不但尺碼加大了,在體型上增加了不少,失去了過往輕量+增壓的鋼砲樂趣,與過去訴求輕量化的宗旨稍微不同。此次拍攝的第三代車型在國內市場由當時的代理商法雅國際於 2006 年所引進,造型上是由 Giugiaro 操刀,尖斜的車頭造型搭配線條相當飽滿的車尾,宛如子彈般的造型相當俏皮。 Grande Punto 如同新世代的 Alfa Romeo 一樣,由於造車製程、用料質感、配備等等的進步,再加上匯率等外部因素,連帶使得售價拉高不少,該車定價達到 89.8 萬之譜,使得原本在國內就很難賣的動的義大利車更顯艱辛。 Grande Punto 在當時於國內市場共提供 1.4 升汽油版、1.9 Multijet 柴油版,其中柴油版三門+掀背的設定更是充滿鋼砲的氣息,但其較高的定價讓許多原本的死忠支持族群難以繼續熱情,所以 Grande Punto 在國內的能見度就變得大不如前。 拍攝作者:Joseph 拍攝日期:2023.11.25. 拍攝地點:台北市大同區  

2023/11/27

車友街拍 - Mercury Sable 2nd LS (Ford Mercury Sable)

五六年級生回憶的 Mercury Sable 在 80 年代為在台頗負盛名的美式車系,然而由於後期各水貨商削價競爭的惡果最後因而離開台灣。即便與 Ford Taurus 為雙生車款,然而兩者在台灣的販售期卻幾乎沒重疊。當福特六和等開始引進 Taurus 車系時,Sable 已經停止引進。而邁入 21 世紀時,Ford Taurus 也揮別台灣。 在 2000 年時期,福特六和為了能在中大型級距房車中有所拓展,決定讓 Sable 回歸台灣,命名為「Ford Mercury Sable」,除了主打由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級五顆星的安全度外,配備上也包含車艙外陽光感測恆溫空調與中央扶手換片箱等。可見福特六和也想要洗刷過去「情趣大亨」時期失敗的陰霾。動力上福特六和引進了 3.0 V6 的 Duratec 系列引擎,200HP 的動力表現也與過去美式風格的低速扭力有所差別。即便自引進時期已經是美國車逐漸沒落的時候但至今路上能見度不低,爾後因年事已高在 2005 年退場。而 Sable 身上可看出此時期美國車為了對抗日系同級房車而做的轉變,能想像 Sable 等車系在日系房車於各地拓展開時所背負回復光榮的艱責重任。 拍攝地點:彰化線彰化市 拍攝者:LIN 拍攝日:11/11/2023

2023/11/16

車友街拍 - Opel Omega A

曾於1987年獲得歐洲年度風雲車殊榮的Opel Omega A是Opel用來取代年事已高的Rekord車系,車型上提供四門房車與五門旅行車。最讓全世界震撼的便是創下風阻值0.28的紀錄,除此之外配備也非常齊全,搭配了電子引擎管理系統,ABS,多功能資訊顯示螢幕,自我診斷系統等等。動力上搭配1.8 L, 2.0 L & 2.4 L 的直4引擎到 2.6 L, 3.0 L, 3.0 L-24 V6以及柴油2.0 L、2.3 L、2.3 L柴油Turbo。最知名的便是與蓮花車廠合作生產的Lotus Omega 3000,將引擎擴缸至3.6L匹配Garrett T25雙渦輪機可爆發出377匹馬力,讓這頭1663公斤的怪物零到百公里僅費時5.3秒,可謂80年代當代性能旗艦。 台灣當年由德產汽車與新高汽車導入並以 2.0 LS 為主打車型,為避進口關稅,逐導入陽春車型來台再加裝冷氣及中控鎖...等配備。適逢80年代景氣大好,加上在台加裝部分配備以降低成本...等因素,陽春型的 Omega A 在台售價僅約 55 萬左右,吸引不少家庭買家認同。 但由於在台組裝部分配備技術實在太過差勁,電氣系統等問題層出不窮,讓不少車主面臨「一個月小修三個月大修」的夢魘。這也使代理權落在國產汽車時花上一大心力才修復 Opel 的在台聲譽。而 Opel Omega A 在生產至 94 年期間曾經歷過小改款已修復品質問題。 本次車友分享街拍的這輛 Omega A 車況外觀看起來非常完整,以車齡接近 40 年來說,算是相當難能可貴,從它明亮反光的烤漆以及完整無缺的燈殼即可得知車主對它的關照,希望車主能持續地呵護他並傳承下去啊! 拍攝作者:Joseph 拍攝日期:2023.11.10 拍攝地點:臺中市霧峰區

2023/11/14

車友街拍 - Honda CR-X 2nd.

在那浮華的 1980 年代,許多點子、夢想都能被實現,由三代 Civic 衍生的 Honda CR-X 以精悍的車身與傾斜的車尾設計,造就經典的造型風貌,還有當時本田最有名的 B16A 雙凸輪軸噴射引擎,迄今仍是本田車迷心中的夢幻選擇。 追求極致輕量及賽車化雙 A 臂設計的 Honda CR-X 讓本田在當代小型跑車市場獨領風騷,第二代車型於 1987 年登場,延續前代的車身設計,但擁有更優秀的底盤懸掛系統以及動力單元。雖然沒有三代 Del sol 的敞篷那般拉風,但是卻是一部低調又別具特色的車款,即便已經面世 20 年了,看起來還是那麼令人喜歡呢! 國內早期由留學生攜入的美規左駕正牌車數量不少,但是近年來因為時日久遠,也算是越來越稀少了(一代 CR-X 更是少得可憐),後期由日本引進的右駕外匯車通常都會買一部美規四代 Civic 3D 來右改左順便貼牌,不過因為 CR-X 的儀表板造型與 Civic 稍有不同,因此很容易看得出來喔! 二代目是筆者認為最好看的一代 CR-X,雖然車頭看起來和 Civic 4th. 非常相似,但是在細微之處卻有很多不同,而車尾和內裝也是相同的情況,充滿著非常低調的特殊氣息,搭配上四代 Civic 車系頗有口碑的懸吊系統,真的是一部相當有樂趣的平價運動車款,很可惜當時純日製的身份在當時無法正式引進,使得國內數量不多,這倒也維持了這部車的稀有性呢! 拍攝地點:臺北市 拍攝者:Eric 拍攝日:11/12/2023

2023/11/08

車友街拍 - Porsche 968

Porsche 944 車系可以算是早年國內存在數量最多的一支系列,突破性且具有高爭議性的前置引擎設定實際上也反映出 Porsche 當年運營的困境,前執行長 Peter Schutz 為了挽救危機,施行了一連串的激進樽節政策,不僅縮減對賽車運動的投資,甚至暫緩了 911 車系的開發,在 965 Turbo 上大量沿用舊時代的氣冷機構,另一方面也在 1982 年推出了 944 車系,一共生產了 163,192 部之多。 968 是 Porsche 在 1991 年至 1995 年間生產的一款前置引擎、後輪驅動雙門跑車,同時也是在品牌在 2003 年推出 Cayenne 前的最後一款前置引擎新車,其前身是 944,大多數車身零件採用自之前的車型。雖然如此,特別是車頭的設計語彙顯得更現代化許多,預告了兩年後問世的 911 (933) 的基礎輪廓。最後於 1995 年因銷量不佳而與 928 同時停產,其地位由 986 車系取代。 動力方面,Porsche 968 搭載 3.0L (2,990cc) M44/12 直列四缸引擎,具備當時全新的 VarioCam 可變氣門正時系統,是當時量產車中第四大的四缸引擎,可輸出為 240PS@6,200 rpm 最大馬力和 305Nm@4,100rpm 峰值扭力,變速系統提供 6 速手排以及 4 速 Tiptronic 手自排,0-100km/h 加速可在 6.5 秒達成,最高時速更可到 252km/h,以當年來說已經相當優秀。 這類入門級距的 FR 跑車為 Porsche 挺過了運營危機,但對於基本教義派車迷來說,無論時間已經推移多久,始終都是品牌認同感上的一項挑戰。 本次車友分享街拍的這輛 968 看起來理應是最入門的型號,不過從鮮紅烤漆以及黑得發亮的原廠輪框即可得知車主對它的關照,相信現在開在市區的注目禮絕對不少於它的弟弟妹妹呢~也希望車主能將這樣具有代表性的車款傳承下去呀! 拍攝作者:就舉 拍攝日期:2023.11.04 拍攝地點:臺中市西屯區

2023/11/06

車友街拍 - Suzuki Wagon R+

說到 Suzuki 的 Boxy Car,最廣為人知的不外乎就是國產化的第一代 Solio 及進口的第一代 Wagon R,而後者這款堪稱品牌最知名的輕自動車款在日本市場自 1993 年開始引領小車風潮長達 30 年至今,共經歷六個世代的演變。 Wagon R+ (日本市場名為 R-Wide) 於 1997 年正式問世,較原先的 Wagon R 在尺碼上大上一號,超過日本「Kei Car輕型自動車」的規格,除了擁有 1.0~1.2L K10A自然進氣四缸汽油引擎和四輪驅動系統 (部分車型) 外,在日本及紐澳市場更提供渦輪增壓版本,可輸出 100 PS 最大馬力和 118Nm 峰值扭力。 本次捕獲的便是 Suzuki Wagon R+,從運動化的改裝輪框就可看得出車主對它照顧有加,且據說該車使用多年後會碰上相當嚴重的鏽蝕問題,不過以它的外觀來看,依然像是新車一樣呢~ 而 Wagon R+ 的後繼車型 - Suzuki Solio 是國產小車中相當具有革命性的車種,高頂單廂的設計在當時推出時造成一股旋風,也掀起了一股改裝風潮,雖然在當時高達 40 餘萬的價位是史上最貴的國產小車,不過領先搭載前座雙氣囊和 ABS 等安全配備也是相當難得的設定;獨特的外觀、豐沛的改裝資源使得 Solio 很快在國內小車市場佔有重要的地位。 拍攝作者:Richard 拍攝日期:2023.10.31 拍攝地點:臺北市內湖區

2023/11/03

車友街拍 - Ford Pronto 1st. 好幫手

福特好幫手車系為一個非常有趣的國際車廠合作案例, 1980 年代,台灣福特六和眼見中華汽車中華百利(原型車為第三代三菱 Minicab)、三富汽車三富小霸王(原型車為第三代速霸陸Sambar)獨佔輕型商用車市場,福特六和遂找上了從未合作過的日本 Suzuki 鈴木汽車,以搭載 797c.c.直列四缸引擎之 Suzuki Carry 車系在台生產,並改名為「Pronto」,中文名「好幫手」作為在台銷售之名稱。 有趣的是,福特六和為了將 Pronto 好幫手車系與 Suzuki Carry 有所區隔,特地委託澳洲一家獨立汽車設計工作室重新打造車頭造型與外觀組件,並於 1985 年以「福特好幫手 800」之名正式在台上市。 本次捕獲之 Pronto 好幫手從外觀來看,能夠確認為第一代好幫手 800 之版本,但較為可惜的是,此輛好幫手雖還有懸掛著車牌,但車況看起來不大樂觀,應該被車主閒置在路旁好一段時間,如有緣人能救活這輛好幫手並開上道路,相信一定會喚起廣大讀者們小時候的回憶! 好幫手車系自 1985 年上市以來,一直伴隨著福特六和其他車系銷售,也是福特六和產品中,唯一不是來自福特集團的產品。好幫手車系在台一共歷經三次大改款,直到 2007 年底才因為不符合四期環保法規被迫停產,而福特六和也因缺乏替代車種而使得此塊市場拱手讓人,對市佔率影響甚大。 拍攝作者:LIN 拍攝日期:2023.10.29 拍攝地點:南投縣139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