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車觀點
商車試駕

獨樹一格的法式實用之選 Citroen Berlingo Feel M 五人座 Modutop 實車拍攝
就在即將邁入 2023 年前,Citroen 總代理寶嘉聯合宣佈 Berlingo 短軸車型正式登台,它究竟有什麼樣的具體魅力?下面接著說明。 新在哪裡? ●首度導入短軸車型 ●長軸車型編成命名變更 ●具備五座、七座兩種選項 Citroen Berlingo 相信對部份關注進口廂型車的消費者來說已不陌生,現行第三代車型於 2018 年日內瓦車展亮相後,2019 年第二季正式引進台灣市場(扣除預售階段),而 Berlingo 也是 Peugeot Rifter 的姐妹車。在國人消費喜好等因素的驅使下,如 Berlingo 這類車種的選項在台其實不算多元,攤開現今進口非豪華廂型車市場,其主要對手僅有 VWCV Caddy Maxi、Ford Tourneo Connect,但若將目標限縮至中型尺碼,則如今導入的短軸 Berlingo 可說是唯一選項,堪稱市場上的另類獨特存在。 Berlingo 短軸車型初期採用 Feel M五人座、Feel M五人座Modutop 及Feel M七人座三種編成設定,報價分別為 119.8、128.8 及 128.8 萬元起,與同等配備水準的長軸車型(Feel XL)相較價差甚微,另外因應短軸車型導入,如今長軸車型編成命名後方一律加入「XL」以便識別。 Berlingo 短軸車型尺碼來到 4,403 × 1,848 × 1,838mm,軸距2,785mm,與長軸車型之間的變化除了車長(-350mm)及軸距(-190mm),後懸長度同樣有所縮減(-160mm),也帶來更靈巧的最小迴轉半徑(短軸 5.4m、長軸 5.76m)。 車頭分離式燈組同樣具備獨特辨識度,而前後保桿邊緣採霧黑塑料材質鋪陳,可適時兼顧實用性。 外側後鏡鏡及車頂行李架採用亮黑材質鋪陳,算是吸睛元素之一。 小型尾翼為新年式車型導入,可適時妝點年輕氣息。 內裝設計兼顧實用性與美感,展現法國人獨到思維。 中央小型對話鏡於五座車型同樣保留。 雙前座椅採跳色鋪陳增添幾分時尚氣息,調整則一律採手動方式。 後座椅採用三張獨立型式,實際乘坐空間足敷使用,但椅背角度稍顯直挺(不具備傾角調整機能)。 第二排具備空調出風口(風速可獨立調整)、摺疊式桌板及手動遮陽簾,配備水準算是不俗。 Modutop 全景玻璃車頂為短軸五座車型專屬,中央位置除了包含氣氛燈與置物空間,後方亦具備吸頂式置物箱(前後雙向可開啟)。 後檔玻璃同樣可獨立開啟,進以提升置物便利性。 雖然 Berlingo 短軸版本身型算是小巧,行李廂容積卻來到1,355 ~ 3,000L(前乘客座摺疊可再增加 500L 容積),徹底展現廂型車的優勢,另外遮物隔板具備上下兩段高度設置(長軸車型配置遮物捲簾)。 縱使為短軸車型,總代理亦提供七座選項(長軸車型僅有七座設定),惟主要受車格限制,第三排空間、舒適表現均不算優異。 第三排立起狀態下,行李廂容積僅有 65L,而與長軸車型相較亦取消前後滑移機能,整體變化包含椅背傾倒及座椅拆卸,不過其獨立型式座椅仍保有一定空間靈活度。 Berlingo 無論長短軸車型,動力系統一律採用 1.5 升四缸柴油引擎,最高輸出 130hp / 30.6kgm,變速箱則搭配 8 速手自排型式(長軸車型另提供 6 速手排選項)。 嚴格來說,雖然 Berlingo 短軸車型為首度導入台灣市場,卻不是首款切入該級距的產品,此刻它的引進,主要為填補先前 Peugeot Rifter 退市(在台僅導入短軸車型,銷售期間近 2 年,2021 年底停售)後的空缺。雖如此,Berlingo短軸車型究竟有沒有賣點?當然是有!若你正尋覓一輛進口中型尺碼的廂型車,具備五座設定的 Berlingo 短軸車型正是選項之一。

日系越野巨漢 Toyota Tundra TRD Pro 實車拍攝
說到皮卡級距,現階段在總代理的操作結合市場考量等因素之下,國人較熟悉的選項主要有 Ford Ranger 及 Toyota Hilux,不過在級距能見度相對較高的北美地區,其實如 Ford F-Series、Chevrolet Silverado,甚至 Toyota 旗下 Tacoma、Tundra 均佔據一定銷售份額。而這回我們至貿易商天龍吉普車所拍攝的 Tundra,除了是 Toyota 現階段旗下體型最大的皮卡,亦為 2021 年 9 月亮相的全新第 3 代車型,且其TRD Pro 的編成對照美國市場亦為相當高階的定位(僅低於頂規 Capstone 車型),當地報價 69,420 美金起,以下便來看看這輛日系越野巨漢有何特別之處。 Tundra 的體型對於台灣市場來說相當碩大,尺碼為 5,952 × 2,084 ×1,984mm,軸距則有 3,700mm 的水準,視覺亦相當具肌肉感,另外也可見黑色窗框、黑色門把等元素突顯 TRD Pro 編成。 黑化水箱護罩佔整體車頭面積比例頗高,整體氣勢不俗,而頭燈光源為 LED。 尾燈同樣採全 LED 光源,另外車身周遭防刮材質為迷彩式樣。 車身前後上側均可見美國當地法規要求之三眼標示燈。 中控台採用新世代設計語彙,其中 12.3 吋全數位儀錶及 14 吋多媒體系統(附無線 Apple CarPlay / Android Auto)組成的人機介面為配備亮點之一。 運動化方向盤下緣鑲有 TRD 字樣,結合 12 點鐘方向紅色標記可進一步妝點運動氛圍。 前座椅具備 TRD Pro 徽飾、迷彩圖樣等元素,功能層面則可見電調、通風及加熱機制。 後座依舊具備寬敞的空間,頭頂上方更附有全景天窗。 因應日趨嚴苛的環保法規,美規第三代 Tundra TRD Pro 採用油電動力設定,型式為 3.5 升 V6 雙渦輪引擎搭配 10 速手自排變速箱及電動馬達,最高綜效輸出 437hp / 80.5kgm,並具備分時四驅系統附加力箱以提供一定地形適應性。 引擎室具備金屬下護板,於 Off-road 環境能起到一定保護作用,另外紅色防傾桿亦堪稱視覺亮點。 第三代 Tundra 建構於 GA-F 平台,並採用 Body-on-frame 非承載式車身設計,而前懸吊型式為雙A臂,另外其 FOX越野避震器當中經著色的彈簧同樣為視覺亮點。 不銹鋼排氣管採用雙出 TRD 式樣,妝點運動氣息。 現今皮卡級距對於國人來說,某種程度上算是風格及功能性獨特的選項,可進一步形塑個人品味,特別是 Tundra 那巨型的尺碼更能帶來霸氣的視覺衝擊,另外在油電系統的加持下,節能表現亦更勝以往,因此若你對這類車種有一定興趣,不妨考慮至貿易商進行洽詢。

務實至上的頭家小幫手 Toyota Town Ace 廂型車 2座手排 試駕
繼先前本站試駕 Town Ace 廂型車頂規 TSS 車型之後(報導連結請按此),這回我們體驗相對較受市場青睞的手排版本,看看它能否勝任頭家小幫手的角色。 新在哪裡? ●國產輕型商用廂車定位 ●雙座貨車版本 ●動力型式搭配手排變速箱 Town Ace 自 2022 年 2 月登台以來,僅憑 10 個月餘的時間,便以近 9,900輛的掛牌數登上 2022 全年台灣暢銷車款第 10 名的位置,雖然與其最大對手菱利之間存在約 5,600 輛的差距,但別忘了這是 Town Ace 在僅有貨車條件下取得的成績。2022 年 12 月底,Town Ace 廂型車正式上市,現階段具備 2座手排(53.9 萬元)、5座手排(55.5 萬元)、5座自排(58.5 萬元)及 5座自排TSS(61.9 萬元)四種編成,其價格帶除了與 Veryca 之間差異並不大,搭配較高的容許噸位(Town Ace Van 總重 2.14 噸、載重 825 ~ 880kg,Veryca A180總重 1.85 噸、載重 500 ~ 652kg),勢必帶給對手一定壓力。 Town Ace Van 的尺碼來到 4,045 × 1,665 × 1,930mm,軸距 2,650mm,整體視覺感受算是小巧。 Town Ace 導入廂型車後,2023 年可望挑戰輕型商用車霸主的地位。 車頭造型較為平實,而一律列入標配的 LED 頭燈堪稱亮點(附光感應自動啟閉機能),下方角落則具備 LED 日行燈。 雙側均具備手動側滑門,提供一定上下貨物便利性。 尾部造型同樣中規中矩,下方保桿採用車身同色型式能提供相對一體的視覺感受。 倒車雷達為頂規車型專屬,其餘編成僅能透過事後加裝。 中控台設計相對務實傳統,具備典型商用車氣息,並配置傳統音響主機(具備藍牙/USB 音源輸入)。 儀錶板採用雙圓設計,與頂規車型未有明顯差異。 前座兩側均設有登車把手,提升上下車便利性。 座椅採用膠皮/織物混搭材質,且具備前後滑移、椅背傾角調整機能。 乘客座前方具備手套箱及小型置物空間,兩側亦具備空調出風口前置杯架。 貨廂內部佈局仍為簡潔務實至上,而實際測量內部尺碼來到 209 × 149 × 122cm,門檻距地高 64cm,另外因應貨車設定,窗戶均可見防撞橫桿。 啟動引擎上路,Town Ace 手排版本的入檔手感不算清晰,離合器接點也較高,初次接觸需習慣一番。起步之後,能發現其油門調性著重平順和緩,市區駕馭算是輕鬆,此外,Town Ace 定位於商用車,能察覺其齒比調校相對著重載重的一面。 Town Ace 廂車一律採用 1.5 升四缸 NA 機體,最高輸出 97hp / 13.7kgm。 入門車型採用 5 速手排變速箱,換檔手感中規中矩,而離合器接點則偏高。 因引擎置於前座下方,前蓋內部僅有水箱、煞車總泵及雨刷水等機構。 本車具備怠速熄火機能,也代表理論上需搭配對應規格之電瓶。 Town Ace Van 手排車型整體動力表現中庸,調性相對親民務實。 行路調性方面,Town Ace Van 縱使定位於商用車,駛過坑洞的衝擊感依舊被消弭大半,且穩定性同樣具備一定水準,晃動感不算顯著,整體大致呈現略帶紮實、軟硬適中的格調,與乘用車之間的差異不算太大。轉向特性方面,Town Ace Van 的轉向手感並未格外輕盈,但都會穿梭依舊不成問題,搭配小巧的車身,能勝任其輕型商用車本格。 配胎尺碼 175 R14,而除了頂規車型之外,其餘編成均搭配鐵圈型式。 Town Ace Van 雙座手排車型底盤回饋優於預期,空車狀態下彈跳感抑制、穩定性均不俗。 綜合前述,Toyota Town Ace 廂型車雙座手排版本確實能滿足目標買家需求,搭配自家實體據點數量等優勢,堪稱國產輕型商用廂型貨車的優選之一。此外,由於商用車相比乘用車具備使用頻率、汰換率高等特性,如今補齊廂車陣線後,Town Ace 日後亦可望成為 Toyota 品牌在台重要支柱之一。

眾望所歸的商用王牌 Toyota Town Ace 廂型車 自排 TSS 試駕
和泰汽車瞄準國內擁有上萬輛的輕型商用車市場,經歷兩年的籌備於 2021 年 11 月正式公開 Toyota Town Ace 全新國產商用車款,受到國內中小型企業熱烈歡迎。接著原廠更於 2022 年 10/26 宣佈 Town Ace Van 正式啟動預售,並於 12/27 選於新莊宏匯廣場 (Zepp New Taipei) 舉行正式上市記者會,車型編成及建議售價分別為 2 人座手排 (53.9 萬元起)、5 人座手排 (55.5 萬元起)、5 人座自排 (58.5 萬元起)、5 人座自排 TSS (61.9 萬元起)。 本次試駕車型為 Toyota Town Ace Van 5 人座自排 TSS,建議售價為新台幣 61.9 萬元起。 新在哪裡? ● 與車身同色的大面積保險桿、LED 頭尾燈組。 ● 提供 2 人座貨車及 5 人座客貨作為選擇。 ● 側滑門開口寬度比對手大 (Town Ace Van:810mm、菱利:740mm)。 ● 方正尾門開口、友善的離地高度,方便搬運上下貨。 ● 前座椅背可以完全打平,方便工作之餘休息使用,後座享有一鍵收折功能。 外觀方面,Toyota Town Ace 廂型車與雙門貨車版擁有相同的車頭造型,車身尺碼為 4,045X1,665x1,930 (mm),軸距為 2,650mm,迴轉半徑達 4.9 公尺,原廠提供雪貂白及極光銀兩種車色選擇,車頭配上與車身同色的大面積保險桿,標配 LED 頭尾燈組,車身採用大面積車窗配置來營造更佳的車室空間感,足踏 14 吋鐵圈,而本次試駕的頂規車型更配有電動後視鏡、14 吋雙色鋁圈等高級配備。 車頭配上與車身同色的大面積保險桿,凸顯出與貨床板不同的氣質。 標配光感應頭尾燈自動啟閉系統,附有 LED 反射式頭燈以及 LED 日行燈。 車身尺碼為 4,045X1,665x1,930 (mm),軸距為 2,650mm,迴轉半徑達 4.9 公尺。 外後視鏡採用黑色烤漆點綴,高階車型更配有電動收折功能。 車門上貼有 TOWN ACE 專屬車貼。 標配有遙控中控門鎖,亦可用傳統鑰匙啟閉。 車頂採波浪狀設計。 車頂周圍設有排水槽。 足踏 14 吋雙色鋁圈,看上去更加富有質感,輪胎規格為 165 R14。採用前碟後鼓的剎車配置。 車尾標配 LED 尾燈、後霧燈。 尾門左側特地留出位置貼上 TOWN ACE 的字樣貼紙。 尾門窗戶上裝有電動雨刷。 排氣尾管採單邊單出配置,並隱藏於左側。 內裝方面擁有大面積擋風玻璃,並配備高反差指針式儀表板、冷暖空調、PVC 座椅、便利置物盒及置杯架,雙前座椅皆可調整椅背角度及前後距離,5 人座車型則擁有 5/5 分離設計的一鍵收折式後排座椅及後排冷氣出風口。 中控台佈局相當傳統,整體以實用為依歸,另外雙輔助氣囊為標準配備。 曜黑雙環式高反差儀錶板採用傳統類比指針搭配行車資訊幕的配置,判讀上潛顯易懂。 A 柱上設有扶手,方面上下車。 標配藍芽音響主機 (附USB讀取功能/2具揚聲器)。 排檔頭設計在中控台下方,操作上相當就手便利。 置物空間可置放鑰匙、打火機等小物,不過其深度不適宜直放手機。下方可為冷氣、警示燈開關,右方為乘客安全帶提醒警示。 標配冷暖空調,並以旋鈕方式來操作。 下方配有菸灰缸。 車內未提供 USB 插孔,不過中控台底下有提供一組 12V 電源。 中控台兩側出風口前方均設有杯架,放置飲料罐能達到冷藏效果。副駕前方也設有手套箱。 前排享有電動窗。 座椅材質採用膠皮/織物混搭鋪陳,具備前後滑移機能,椅背可向前傾倒以利掀起座椅進行引擎保養作業。 可完全倒平,方便駕駛與乘客小憩一會。 後排座椅同樣可做椅背角度調整,以提供各種不同的乘坐姿勢。 具有踏板設計,上下車更加省力。 座椅中央處設有開放式置物槽,後方則有一個杯架。 5 人座車型後方標配吸頂式循環扇,總代理表示該配備為台灣專屬,可調整風量大小及風向。 具備平整化地台,第二排座椅拉桿式快速收折功能,提升車款多元機能。 滑門車窗採手搖開啟/關閉,開啟面積不到二分之一。 尾廂實際量測數據。 安全科技方面,全車系標準配備兩顆氣囊及智能煞車輔助系統 (ABS+BAS+EBD+BOS)、智能防護駕駛系統、智能安全警示系統以外,高階車型更搭載 Toyota Safety Sense 主動式安全防護系統,包含 PCS 預警式防護警示系統、LDA 車輛偏離警示功能、AHB 智慧型遠光燈自動切換系統、踏板誤踩抑制系統 (前 / 後)、前車駛離提醒等。 前檔玻璃中央上方即 TSS 系統雙鏡頭,其僅限頂規「5 人座自排 TSS」編成搭載,主要包含 AEB(附行人、自行車手偵測)、LDA 車道偏離警示及 AHB 遠近光燈自動切換機能。 方向盤左側具備 TSS 系統開關、TRC 循跡防滑開關、怠速熄火啟閉鍵與 PCS 系統開關等功能按鍵。 倒車雷達僅限頂規「5 人座自排 TSS」編成搭載。 動力方面,全車系皆搭載 1.5 升 2NR-VE 雙凸輪軸直列四汽缸自然進氣直列 4 缸汽油引擎,具備每缸 4 汽門和 Dual VVT-i雙連續可變汽門正時控制系統,壓縮比為 11.5:1,可搭配 5 速手排或 4 速自排 (本次試駕車型) 兩種變速系統,在 6,000rpm 時可產生 97PS 最大馬力,並在 4,400rpm 時爆發 13.7kgm 峰值扭力,以前置引擎、後輪驅動作為動力輸出,懸吊系統採用前麥花臣式、後拖桿式彈簧,可確保乘用舒適性以及商用載貨能力。 引擎位於座椅正下方,電瓶置於駕駛座椅下,達到防盜效果。 行進時可稍微察覺到引擎所散發出的溫度。 車頭蓋板可開啟來添加雨刷液。 前懸採獨立麥花臣式懸吊,後懸則採拖桿式彈簧懸吊。 啟動引擎上路,可感受到這具直列四缸汽油引擎可以輕易拉動 Town Ace Van 1,315 公斤的身軀,輕盈且沒有任何暴衝的跡象,四速自排變速箱的換檔並無明顯頓挫,除了附有第一、二檔手動切換外,也有 O/D 功能鍵來滿足高速需求,對於商用車來說已經相當細膩,而 EPS 電動輔助方向盤左右圈數雖然較多,但駕駛可以清楚掌握前輪指向,轉向也十分輕盈,再加上視野良好的車室設計,在擁擠的臺灣巷弄裡穿梭也完全不成問題。 乘坐品質方面,在凹凸起伏的道路上可明顯體會到後懸吊系統所採用的拖桿式彈簧比起葉片彈簧來得更加 Q 彈細膩,路感更接近於市面上的一般乘用車。而基於商用車的身分,引擎又置於駕駛正下方,在超過 3,000RPM 後的運轉聲音較大,稍微影響到乘客在車內聊天或是閉目養神。較值得提及的是,前排可做完全打平,後排亦可做椅背角度調整,大幅增加行進間和靜止休憩時的多變性。 Town Ace Van 的登場替國內輕型商用車市場帶來相當大的火花,以品牌耐操好用的品質口碑來爭取每年上萬輛銷量的商機,正式上市後將直接迎戰主要競爭對手 CMC Veryca (中華菱利) 廂型車,從目前雙方貨車版本短兵相接的局面來看,纏鬥的局面恐將無可避免。

日本進口職人之選 Isuzu NLR 5 噸貨車 試駕
自從交通法規開放小貨車總重上限至 5 噸之後(車長需 6m 以下),Isuzu 也順勢在台推出 NLR 五噸產品,而總代理於今年 8 月下旬,發表換裝 6 期動力的 NLR,並升級駕駛輔助系統,但究竟實車體驗如何?以下透過試駕為你解惑。 新在哪裡? ●換裝 6 期柴油動力 ●升級雙鏡頭 AEB ●改為提供長/短軸兩種車身型式 主要受法規條件限制,5 噸小貨車為當今小型車駕照可駕駛噸位最大的貨車,且購入時無需停車場證明,因此該級距的重要性自是不在話下,而攤開目前市場,5 噸產品除了本回試駕的 Isuzu NLR,主要對手亦包含兩款國產身份的 Fuso Canter Pro5 及 Hino 300 系。Isuzu NLR 於 2012 年便已登台,而這回總代理台北合眾汽車在導入 6 期環保動力後,目前僅提供長、短軸兩種車身型式(軸距分別為3,350、2,750mm,相差 60cm),本回試駕的車款為短軸木床標準斗成車(自手排版本)。此外,與對手相較下 Isuzu NLR 在台均採高頂設定,能帶來相對優異的頭部開闊感,但另一方面駕駛者需較留意限高問題。 Isuzu NLR 擁有日本原裝身份,而總代理如今提供手排/自手排、長/短軸四種基礎規格,本回試駕的短軸標準斗車型尺碼來到 5,185 × 1,860 × 2,160 mm,軸距為 2,750 mm。 6 期 NLR 車系底盤重量介於2,170 ~ 2,220 kg 之間(視規格而定),若以法規標準總重 5 公噸計算,載重量來到 2,780 ~ 2,830 kg。 短軸木床標準斗成車貨斗內部尺寸來到 339 × 192 × 38 cm(實際測量值),前方防撞桿高 140 cm,兩側下方亦配有固定勾供綑綁繩索使用。 中控台為典型商用車鋪陳,上方供 AEB、LDWS 使用之雙鏡頭為視覺亮點。 儀錶設計為典型商用車實用至上的鋪陳,中央上方內嵌 2.4 吋多功能資訊幕。 儀錶板內資訊幕功能尚屬多元,包含車速提醒、旅程電腦、濾煙器狀況/尿素容量顯示等,可提供駕駛者更進一步資訊。 7 吋多媒體車機為標準配備,視野輔助系統則為法規要求,而Isuzu NLR 搭載 4 鏡頭型式。 頭燈具備光感應自動啟閉機能,向多數乘用車看齊。 NLR 車室採用絨布座椅,可搭載 3 名成員,而駕駛座支援前後滑移、椅背傾角調整機能,可對應多種身型的駕駛。 雙鏡頭 AEB、LDWS 車道偏移警示及 BSD 盲點偵測均為標準配備,除了對於行車安全具實質貢獻,亦為車款亮點,而方向盤左側設有功能啟閉按鍵。 車內小置物空間規劃齊全,資料夾等物品可靈活擺放。 接著談談 6 期 NLR 上路時的表現。在空載情況下,6 期 NLR 的動力反應算是輕快,深踩油門時的加速反應亦尚稱即時,但需留意的是,這具自手排變速箱的換檔空窗期偏長,初次接觸的駕駛者可能需先熟悉它的調性。 6 期 NLR 搭載 3.0 升四缸柴油引擎,代號 4JJ1,其採用雙凸輪軸(DOHC)型式,並具備共軌噴射、可變幾何渦輪技術,最高輸出 150hp / 2,800rpm、38.3kgm / 1,600 ~ 2,800rpm,除了擁有時下小客車常見的平原式扭力峰值帶,實際駕馭亦能感受出 NVH 調校擁有不俗水準。 因應 6 期環保規範,如今柴油車多已配置 SCR 尾氣處理系統,車邊可見 16L 尿素桶。 本車配置 5 速自手排變速箱(總代理亦提供 5 速手排選項),較特別的是其內部動力傳遞單元採扭力轉換器而非典型的離合器,可省去日後更換離合器片等耗材的成本。實際駕馭可感受出其換檔空窗期偏長,但平順性仍具備一定水準,此外,平路行駛時電腦預設為 2 檔起步。 整體來說 6 期 NLR 的動力水準足敷使用,提供自手排的選擇亦能適度減輕長時間工作的疲勞感。 底盤表現方面,這類設計用來載重的車輛,空載行駛狀態下的彈跳感不免較為明顯。轉向手感部份,以貨車角度檢視 6 期 NLR 的輔助力道算是適中,窄巷迴轉並不需要過於出力,習慣外出打拼的職人們應該也能很快適應。 本車煞車系統採用四輪碟煞附 ABS,配胎尺碼 195/75 R16,另外後軸為常見的單邊雙輪設定以因應載重所需。 整合於雨刷撥桿的排氣煞車亦為標準配備,為載重時提升行車安全的重要配備之一。 Isuzu 六期 NLR 除了擁有同級相對少見的進口身份,安全配備亦為車款亮點,搭配其擁有與同級相近的載重量,總代理亦提供 3 年 / 10 萬公里延長保固,相信上述多項特色能讓它入圍「頭家」們的口袋名單。

以百變應萬變 全新第三代 Ford Tourneo Connect 玩咖版 試駕
Tourneo Connect 自 2002 年首次登場,提供了商用以及乘用車版本。不過隨著市場需求的改變,越來越多的 LAV 車款在本質上承襲了商用車的架構,但在整體的設定和佈局上,則朝向轎車化的方向發展,形成有別於標準休旅車以外的全新流派。 福特六和於 2019 年底舉辦的 2020 世界新車大展上首度亮相第二世代 Tourneo Connect,並於 2021 年 3 月正式導入 2017 年小改款後的長軸車型,並於 2022 年 3 月推出 22.5 年式。隨後原廠於 11/10 選在臺北花博公園流行館舉辦全新第三代車型上市發表會,車型編成與建議售價分別是玩樂版 (新臺幣 109.8 萬起) 及玩咖版 (新臺幣 124.8 萬起)。 本次試駕的車型為全新第三代 Ford Tourneo Tourneo Connect 玩咖版,建議售價為新臺幣 124.8 萬起。 新在哪裡? ●為 Ford 與 Volkswagen 於 2019 年底特律車展時宣布結盟的第一款輕型商旅作品,與 Caddy Maxi 為雙生車,採用 MQB Evo 平台架構。 ●配備 Easy Open 2.0 雙側滑門 (玩咖版更含有車門緊閉輔助系統、後座深色隱密玻璃等)。 ●內裝配備 10.25 吋儀表及 8.25 吋多媒體螢幕。 ●配有德國脊背健康協會 (AGR) 認證的人體工學座椅,駕駛座與副駕駛座座椅配有 12 向座椅調整 (含 4 向電動腰靠調整)、加熱功能及腿部延伸支撐等。 ●配備 Type-C 充電座並取消 QI 無線充電。 ●具 7 顆安全氣囊 (新增前座中央氣囊) 及 Ford Co-Pilot360™ Technology 全方位智駕領航科技。 ●動力採用 2.0L EcoBlue 渦輪增壓柴油引擎搭配 7 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 全新第三代 Tourneo Connect 作為 Ford 與 Volkswagen 於 2019 年底特律車展時宣布結盟的第一款輕型商旅作品,與 Volkswagen Caddy Maxi 為雙生姊妹車,故在外觀上擁有許多相通的特徵。Tourneo Connect 採用不同的家族化盾形鍍鉻邊框水箱護罩,下方保桿的前霧燈擁有鍍鉻飾條包圍,車側配有 Easy Open 2.0 雙側滑門 (玩咖版更含有車門緊閉輔助系統、後座深色隱密玻璃等),車頂配置車頂置物架,車尾採用直立式 LED 燈組,在車廂門上貼有銀白色「TOURNEO」銘牌,足踏 17 吋銀色多輻輪圈。 試駕車搭配的烤漆為湖光藍 (Boundless Blue)。 車頭採用大面積八角形水箱罩搭配置中的 Ford 廠徽。 LED 頭燈具有 AHB 自動遠光燈系統。 前霧燈擁有鍍鉻飾條包圍,質感提升許多。 保險桿中央具有感應雷達。 車身尺碼為 4,868x1,855x1,846(mm),軸距為 2,970mm,最小迴轉半徑為6.05 公尺。 玩咖版外後視鏡為亮黑設計 (含電動調整、收折、除霧)。 銀色的車頂置物架更添運動感。 尾燈採用直立式 LED 燈組,看起來更加俐落。 後車廂門上貼有車型銘牌,提升車型辨識度。 內裝方面,第三代 Tourneo Connect 採用與 Caddy Maxi 相同的鋪陳,採用同樣自手排車型線傳式排檔桿、觸控式 LED 閱讀燈、電子手煞車及 Auto Hold 控制面板,同時取消了8.25吋娛樂通訊整合系統下方的觸控式功能快捷鍵,並配備 10.25 吋數位儀錶、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前排 AGR人體工學座椅、全車循環空調、6 支揚聲器等,車室擁有多處實用的置物空間、杯架、Type C 充電線及 12V 電源輸出口。第二、三排上方配備獨立出風口,第二排三張座椅可自由調整傾斜度,座椅可視情況自由拆卸,達到 3,105L 的最大容積表現。 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具皮革包覆並可做四向調整,粗度適中,握感相當不賴。 左方可用來挑整輔助系統。 右方可調整儀表介面及曲目。 玩咖版標配 10.25 吋數位儀錶 (玩樂版為 雙環式設計+資訊幕),解析度佳,並可解析各項行車資訊。 中央 8.25 吋娛樂通訊整合系統可支援 Apple CarPlay® & Android Auto™。 空調及前排電熱椅可從觸控介面控制,並具有 Clean Air 空氣濾芯功能。 與 Volkswagen Caddy 不同,警示燈按鍵周圍並無觸控面板。下方則保留輔助系統、自動停車輔助、空調等實體快捷鍵。 中船前方設有兩個 Type C 充電口、Ford Power 引擎啟動鍵及置物槽。 排檔採用電子線傳方式,大幅度精簡操作空間。 電子手剎車、Auto Hold 開關旁有兩個置杯架,並無夾緊功能。 中央扶手可做前後滑移,空間、深度尚可。 前排上方設有車頂置物區,可用來擺放文件及小型物品。 儀表臺前方也具有寬闊的置物空間,最左方設有 12V 電源輸出。 前排座椅配有德國脊背健康協會 (AGR) 認證的人體工學座椅,駕駛座與副駕駛座座椅配有 12 向座椅調整 (含 4 向電動腰靠調整)、加熱功能及腿部延伸支撐等,長途駕駛較不容易疲勞。 第二排座椅採 40:60 的設計,具椅背角度調整機能,並擁有可卸除式功能,面對大型物品的酬載亦不成問題。乘坐表現上因高頂設計擁有不錯的頭部空間,乘載三名成年人也不成問題。 第二排、三排頭部上方亦有冷氣出風口與觸摸式 LED 照明燈。 第二排提供後座出風口,在下方亦有兩組 Type-C 充電插孔。 第二排享有多功能摺疊桌,可方便用餐或使用筆記電腦。 第三排座椅採獨立式雙人坐設計,可單獨前傾或卸除。對於成人來說,腿部表現也十分充裕。 右方設有杯架及置物空間。 尾廂實測數據。 在二、三排直立的狀態下,尾廂擁有 446 公升的表現。 第三排可做倒下,若拆卸後,容積可達 1,720 公升。 第二排也可倒下並可翻起。 將二、三排全部拆除後,行李廂空間則為 3,105 公升。 安全科技方面,雙車型標準配備 Ford Co-Pilot360™ Technology 全方位智駕領航科技,含有 ACC Stop & Go 全速域定速巡航調節系統 (附低速跟車)、PCA 前向碰撞預警系統、AEB 輔助煞停系統、AHB 自動遠光燈系統、前後各 6 顆雷達 (玩樂版為 4 顆)、LDW 車道偏移警示系統、LKA 車道偏移輔助系統、疲勞駕駛警示系統、倒車顯影輔助系統、APA 主動式路邊停車輔助系統 (玩咖版專屬),另外具備 7 顆 SRS 輔助氣囊、ABS 防鎖死煞車控制系統、EDL電子防滑差速器、EBA 煞車力道輔助系統、EBD 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ESC 電子車身動態穩定系統、HLA 斜坡起步輔助系統、TCS 循跡防滑控制系統、PIB 二次碰撞預煞輔助系統、安全帶未繫警示、ISOFIX 後座兒童安全座椅固定裝置、TPMS胎壓偵測警示系統、電子式兒童安全鎖。 標配倒車顯影輔助系統,玩咖版更加有 APA 主動式路邊停車輔助系統 (含平行停車、垂直停車)。 具備 ACC Stop & Go 全速域定速巡航調節系統 (附低速跟車),減輕駕駛長途旅程負擔。 動力方面,搭載 1,968c.c. EcoBlue 直列四缸渦輪增壓柴油引擎,透過 PowerShift 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將動力傳遞於前軸,可在 2,750-4,250rpm 間產生 122PS 最大馬力,並在 1,600-2,500rpm 輸出 32.6kgm 峰值扭力,平均油耗成績為 20.9km/l,能源效率為 1 級。懸吊採前麥花臣、後固定軸加線圈彈簧的配置,擁有四輪碟煞及電子式動力輔助轉向系統。 後懸吊為固定軸加線圈彈簧的配置,行路質感提升。 開著 Tourneo Connect 玩咖版上路,儘管重達 1,750 公斤,柴油引擎依然可毫不費力地推動車身,同時也可感受到雙離合器綿密的換檔品質,輕鬆迎合市區各種路段,面對爬坡時也可利用換檔撥片找到合適的檔位來應對,滿載也不成太大問題;方向盤輔助力道輕盈,並且擁有良好的指向性,雖然礙於 1,846mm 的車高,受慣性影響難免會感受側傾,但其底盤低重心的特性,在過彎時的表現卻接近休旅車,以商旅車的水準來說已經相當優異。 乘坐感受方面,受惠於 AGR 認證的人體工學座椅,有效提升了長途駕駛舒適感,且降低了長途行駛疲憊感,而後排大面積的窗戶也使得乘客較不容易感受到壓迫;柴油引擎待轉的聲音已被抑制地相當小聲,在加速時也沒有太明顯的噪音;歐系扎實的組裝品質以及阻尼偏軟的設定都能過濾掉令人不適的餘震,整體舒適度已不輸一般乘用車款。 整體來看,第三代 Ford Tourneo Connect 擁有更迷人的外型及優異的作工品質,並在保有 LCV 輕型商用車應萬變的辦事能力下,提供多項人性化配備,面對 Volkswagen Caddy 及 Citroën Berlingo 等同級對手顯得相當出眾,相信能夠吸引更多國內消費者購買此類別的產品。

車中泊的新選擇 CMC Veryca A180 露營車 試駕
國內盛行露營的風氣其實已持續一段時間,型式上除了藉助典型的帳篷外,擁有現成空間規劃且無需搭建/撤收帳篷優勢的露營車,同樣也吸引不少目光,然而阡陽科技稍早便以 Veryca A180 廂車為基底打造出掀頂露營車款,不過使用上究竟能帶來什麼樣的體驗?這回我們透過短暫的相處與你分享。 新在哪裡? ●原廠授權阡陽科技合法改裝露營車 ●配置手動上掀式車頂、車邊帳、流理台等專屬配備 ●四人座設定 有關市場資訊方面,此輛經阡陽科技打造的露營車報價 133.7 萬元,由於為專車改裝,訂購後預計交車期程約 60 天,而該車除了獲得中華汽車原廠授權,同時也取得路政相關單位核發之合格證,行照登記為「露營車」。即便此車為合法授權改裝,但相信仍有部份消費者存在相關疑問,本站也加以彙整如下: ●Q1:Veryca A180 掀頂式露營車為新車出廠時即申領特種露營車牌?或是先領自用小客車牌照後再經改裝? ▲A1:新車領牌即領「特種露營車」牌照。為何可新領露營車牌?此車雖然並非新車型,但 VSCC 針對衍生車型(特種車等)其實有制定相關規範,而該車乃通過相關認證後新領牌照。那中華汽車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根據法令,合法車體廠改裝前必需先行取得原廠授權,中華汽車於此車誕生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即給予合法車體廠授權(因應法規要求),另外此車乃阡陽科技所打造,並非透過中華汽車旗下經銷商進行成車販售。 ●Q2:原廠授權合法改裝可避免哪些問題? ▲A2:因此車車頂等結構部位經過改裝,遭攔查時可出示合法露營車行照,免除遭告發擅改車體等其它問題,另外因車輛領牌前已經過型式認證,驗車時也能循正常管道檢驗通過。 ●Q3:先前已自行改裝,監理站是否可驗車並變更車身型式為「特種露營車」? ▲A3:答案是不行!諸如切割車頂等項目屬重大改裝,也未有型式認證,無法事後進行變更。 ●Q4:「特種露營車」認證的項目有哪些? ▲A4:具體項目阡陽並未透露,但種類繁多,除了需對應各類法規要求,亦得面對整合各部門資訊等問題,整體來說並不容易。 ●Q5:露營車的稅金為何? ▲A5:年度稅賦比照自用小客車。 ●Q6:「特種露營車」售價偏高的原因? ▲A6:一來是開發過程頗費功夫,其中有關事後改裝的結構、材質等也必需滿足不得干涉原車設計及法規限制等前提,另外合法車體廠本身亦受到嚴格規範,諸如資格維持等成本均需計入(當然也包含部份施工 Know-how 等),不過最重要的是,此車並無大宗銷量可攤提,短期間內並不易壓低售價。 ●Q7:驗車頻率為何? ▲A7:特種車每年檢驗一次。 看完相關問題彙整後,以下進入實際體驗環節。 整體外觀與常規 Veryca A180 廂車並無明顯不同,主要新增車邊帳、前方導風板及可收摺式車頂,值得注意的是各別配備同樣需經認證(具備 CC-Mark 標籤)。 車邊帳採手動伸展/收摺,然而過程中因需留意腳座固定問題,兩人操作較為便利。 即便簡單拉出車邊帳,也能創造出額外休憩空間,展現愜意的一面。 後椅背保留大範圍傾角調整機能,椅墊同樣可向前翻摺提升車室可用縱深,然而改裝露營車後因右側單獨座椅經拆除,後座僅能乘坐兩名乘員。 滅火器為必要配備,且需為車用型式,驗車時同樣列入查驗項目。 上掀式車頂操作簡便,僅需拉開兩邊安全束帶後上推即可,且因具備省力挺桿,操作頗為輕鬆,惟展開車頂時需注意外部上方空間,以免車頂受到撞擊。 車頂升起後,閣樓夾層亦可上掀提升下層車室高度,增加空間利用性。 車頂閣樓臥鋪尺碼 190 × 110 cm,理論上可容納兩名成人,但阡陽科技表示車頂承重為 150kg,若是身材魁梧的成人可能無法於上鋪就寢(兩人就寢條件下),另外車頂帳側邊亦附有開孔提升採光。 因應上掀式車頂改裝,原吸頂式冷氣移至尾部(向前出風)。 下層泡棉床墊為經訂做之專屬規格,常規行駛狀態下可收摺儲放。 左後方淨水加壓馬達及右側流理台櫃內各附有 70L 及 30L 收納空間,可放置廚具等用品。 車室空間亦可做為客廳使用,另外車室底板改採木紋難燃材質,兼具美觀實用與安全性。 滑門上方等處設有 LED 燈具,提供夜間照明所需並營造氣氛。 活動隔板及支撐架除了做為床板使用,亦可用做戶外桌,不使用時則能拆除收納。 下鋪同樣可容納兩名成人就寢,但因空間限制,尺碼縮水至 173 × 138 cm,身材高大的乘員可能需考量「頂頭」等問題。 排氣管旁的不銹鋼桶為淨水箱,容量 35L,與水管之間採快速接頭(免工具)提升使用便利性,而上方亦配有加壓馬達及水量錶,同樣便於使用者操作。 車尾右後方設有隱藏式流理台。 車輛左後方插孔可連接市電,隨車亦附有 10m 電源線,主要供應第二供電系統使用。 駕駛介面與常規 Veryca A180 廂車如出一轍,整體鋪陳仍相對商用導向。 從介面來看不難發現該車具備自動啟閉頭燈與定速控制,可提升駕駛便利性。 本車動力採用 1.5 升四缸 NA 引擎,最高輸出 98hp / 13.7kgm。 變速箱採用 4 速自排,整體表現著重平順性。 Veryca A180 露營車的動力表現平平,底盤駕馭感受則近似於常規廂車版本。 最後來聊聊 Veryca A180 露營車究竟值不值得推薦?雖然有些消費者覺得訂價偏高,但部份原因前文已說明,另外該車某種程度上亦可視為「訂做」,加上相近價格帶也沒有類似車款,因此市場仍具獨特定位。不過需留意的是,就駕駛感受、動力系統調校等層面來看,Veryca A180 露營車仍屬商用範疇,與一般乘用車性格差異較大,為入手前需考量的因素之一。
-
-
商車新訊 2023/01/11
日系越野巨漢 Toyota Tundra TRD Pro 實車拍攝
-
商車新訊 2023/01/06
務實至上的頭家小幫手 Toyota Town Ace 廂型車 2座手排 試駕
-
商車新訊 2022/12/27
眾望所歸的商用王牌 Toyota Town Ace 廂型車 自排 TSS 試駕
-
商車新訊 2022/11/24
日本進口職人之選 Isuzu NLR 5 噸貨車 試駕
-
商車新訊 2022/11/17
以百變應萬變 全新第三代 Ford Tourneo Connect 玩咖版 試駕
-
商車新訊 2022/11/08
車中泊的新選擇 CMC Veryca A180 露營車 試駕
-
商車新訊 2022/10/26
向乘用市場靠攏 VWCV Multivan Style 試駕
-
-
商車新訊 2022/09/17
商用領域的環保小尖兵 CMC e-Veryca 客車型 試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