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您想觀看的車種或品牌新聞:

文化觀點

歷史溯源

2019/04/24

Volkswagen T4( 福斯 T4) 台灣市場沿革(下集)

自 1995 年底慶眾汽車於台北車展發表了五款特式車以後,歷經幾個月的銷售,Kombi 車型已經成為常態車型,並且逐步成為慶眾汽車 T4 在台銷售的主力,而在這段期間,原來車展接單的特式車友兩款悄悄地漲價了,其中搭載德國 Projektzwo 空力套件的 Sport 2.5 車款由原本的 94.8 萬上漲至 96.4 萬,而另一款代表當時 T4 國產旗艦的 Executive 車型,則由車展公布的 109.8 萬漲為 111.4 萬。至於幼童車長、短軸分別為 69.8 萬及 64.9 萬、高頂救護車為 138.9 萬、掀頂露營車為 88.9 萬,這三款特式車售價是維持不變的。 1996年開始,T4 車系維持了 Caravelle 及 Kombi (即 Transpoter)雙車系銷售的態勢,並且點綴上述五款特式車以供應不同需求,而 Kombi 車系由於有空間及價位優勢,逐漸取代 Caravelle 車型,成為了 T4 車系在台的銷售主力。1996年第三季,慶眾汽車推出了 Caravelle 2.0 車款的後單門限量車,售價進一步降低 2 萬元,64.8 萬的售價成為了 Caravelle 最入門的車款,不過此車型限量 100 台而已,如今已相當難得一見。 時至 1997 年,台灣市場因為加入 GATT 必須開放部分地區進口車進口,因此顯得相當熱鬧,而中華汽車與國瑞汽車也分別導入了 Space Gear 及 Hiace 車系來台生產、銷售,此時推出較早的 T4 開始面臨競爭壓力。1997 年元月,慶眾汽車因應 RV 風潮,推出了以 Caravelle 為基礎,調整部分配備而來的 Grandee 車型,並取了一個中文名叫做「皇家商務車」,增加了遙控中控鎖、CD 換片箱...等當時較為豪華的配備,而座椅布料花色也較為特殊,第二排座椅也開始有了獨立雙人椅,以七人座的休旅車訴求回應當時相當熱門的休旅車風氣。 Grandee 特式車僅有 2.5L 自排單一動力規格,但比較特殊的是除了原本 Caravelle 2.5 的後雙門設計之外,也提供了單滑門的選項,這是繼 1996 年第三季限量 100 台的 Caravelle 2.0 單滑門入門車款以來,再一次見到國產 T4 的單滑門車型,在此之後,國產單滑門車型便成絕響,因此目前市面上可尋的 T4 單滑門車款除了稀少的 Caravelle 2.0 以外,便屬 Grandee 皇家商務車版本了。 此外,Grandee 版本雖然出現了第二排獨立座椅,但此座椅與後來 VR6 車型的獨立座椅並不相同,並不具旋轉對向的功能。Grandee 版本當時的售價為 81.8 萬及 79.8 萬,單滑門的車型和稍早的 Caravelle 2.0 一樣少了 2 萬元。整個 Grandee 車型慶眾汽車原本只打算生產 500 台,不過後續因為反應良好,500 台售完後便直接規畫為常態車型販售了,此車型一直銷售至 1998 年元月小改款 GP 推出後還維持這個型號,在單滑門車款停止供應後,慶眾還追加了手排選項,最終的價格手排及自排款為 71.8 萬及 80.8 萬,而在1997 年中以後,Grandee 甚至直接取代了 Caravelle 2.5 ,Caravelle 只剩 2.0 手排獨撐大局。值得注意的是,T4 2.5L 是在 Grandee 車款上首見手排款,並非一般人認知的 GP 上市後才追加 2.5L 手排車。 1997年上市的 Grandee「皇家商務車」,增添了雙色車身、中排椅背可調式獨立座椅、遙控中控鎖及防盜器、Panasonic 六片裝 CD、白色角燈、原廠鋁圈、205寬幅輪胎,同時變更座椅花布,以因應 Space Gear 及 Hiace 的競爭。 面對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慶眾汽車在 1997 年開始了「品質提升計畫」,這項計畫的結果便是在同年 6 月推出了「重裝版」,所謂的重裝版嚴格來說並不算小改款,而是針對上市以來客戶所詬病的缺失做改善,其中最顯著的便是 Kombi 車型前門由手搖窗改為電動窗,而 Caravelle 車型第二排座椅原本椅背角度不可調改為可調。此外,為了解決台灣消費者普遍覺得煞車不夠靈敏的問題,煞車真空倍力器亦由 8 吋改為 9 吋雙層式,使得煞車力道有所改善。 隨著重裝版的推出,原本只供應單色漆的 Kombi 車型也加入銀粉漆的選項,車色也不再是 T4 車系必須加價的項目了。在此之時,慶眾也自原廠導入了 ABS 供 Caravelle 車型選配,這套來自德國 Bosch 的防鎖死煞車系統是台灣國產 T4 首次導入 ABS ,選配價格為 3.5 萬元,並且限量 300 台。1997 年中的重裝版是 T4 在台國產化後,首次的煞車系統提升。因此,購買舊款「方頭」T4 時,1997 年中以後出廠的車,煞車系統是較夠力的。 在重裝版上市以後,隨著德國原廠推出小改款車型,慶眾汽車亦於 1998 年元月推出了「GP」車型,小改款推出後,同樣維持 Caravelle 及 Kombi 雙車型銷售,而改款外觀上 Caravelle 變化較大,Kombi 車型基本上維持原本「方頭」設計,僅因應進氣系統的改變,在右側葉子板多了沙魚鰭進氣孔。 在 Caravelle 車型上,外觀變化就很顯著了,整個車頭變得較為圓潤,長度也從舊款的 860mm 增加至 968mm,加上前後保險桿均重新設計,因此車身長度變得更長,而車頭的新型大燈和水箱護罩,也讓車頭變得更加摩登。至於車側和車尾,GP 基本上沒有改變,尾部換上了較為圓潤的新保桿,而尾燈也改為燻黑式樣,車身塗裝上有了新的車色,同時 Caravelle 車型改為雙色塗裝。 內裝上也有些更動,較改款前增加了空調粉塵過濾器,因此打開引擎蓋後,空調進氣裝置有比較明顯的不同,而全車杯架也增為四個,但全數集中在前座,除了全新位於排檔桿前的置物盒外,前乘客座側面也有一個摺疊式杯架。至於儀表板中控台則是全新設計,前座出風口中央增為三個,各項開關按鍵與空調系統旋鈕也都與舊款不同,變得較為現代化,同時也導入了前座防夾電動窗,電動窗開關也與之前有異。儀表板則是和之前一樣,末代的藍光儀表板上未出現在前期的 GP 之上,至於後門兒童安全鎖終於見到了。 內裝上最重要的改變,其實是常見於 VR6 車型的第二排旋轉椅終於出現,但與後來的 VR6 不同的是,由於初期 GP Caravelle 車型沒有皮椅,因此這組前期的旋轉椅是斜紋布面的配置。 至於機械結構上也改變不小,首先是轉向系統的方向機輔助力道變大了,使得轉向較為輕盈,同時方向盤也改為尺寸更小的四幅方向盤,使得駕駛感受更趨近於一般房車,與方向盤一併更新的還有雨刷和方向燈撥桿,圓潤的造型和前期方正的手感不同。 煞車系統方面,全車系包含 Kombi 均改為四輪碟煞,卡鉗尺寸也加大了,同時 Caravelle 2.5 自排車型還標配了 ABS 及 EDL 電子防滑控制系統,並可以選配駕駛座氣囊 (只需加價 1.5 萬),Caravelle 車型除了入門的 2.0 以外,都有晶片防盜鑰匙。而煞車系統因為改為四輪碟煞且卡鉗尺寸不同,使得前後輪距都增加了,操控上略有差異。 GP 初期的款式 Caravelle 從 2.0 的 68.8 萬到 2.5 自排的 80.8 萬、2.5 手排為71.8萬,Kombi 車型則是 2.0 汽油長軸 60.9 萬、2.4 柴油 65.9 萬、2.5 長軸自排 71.9 萬,Projektzwo 車型及 Weekender 掀頂露營車則是繼續供應,售價分別為 112.8 萬、78.9/89.9 萬。1998 年 5 月,T4 Kombi 車型追加了一款短軸 2.0 手排車,售價壓低至 59.9 萬,是 T4 車系中售價最低的車型。值得注意的是,GP 初期是有柴油款的,但為數確實不多,找 T4 柴油車,1998 年後的 GP 應為首選,機械結構部分改善良多 ! 隨著競爭對手的加入,T4 在 1998 年的銷售量面臨嚴重考驗,慶眾汽車乃積極向原廠爭取導入新動力,終於在 1998 年 12 月 12 日發表了搭載六缸動力的 VR6 車型,該車型採用 15 度小夾角的 V6 引擎,排氣量 2795c.c. 可輸出 140hp/4500rpm 的最大馬力,最大扭力則為 24.5kg-m/3200rpm ,一律搭載智慧型四速自排變速箱,性能在當時可算是動力最強的國產廂型車 。 行銷訴求上,VR6 改以休旅車為訴求,外觀上最顯而易見的是改為四圓燈設計,而水箱護罩上則多了 VR6 銘板,後視鏡改為車身同色設計。內裝上也力求豪華,全車採用米色真皮座椅,第二排為旋轉椅設計,儀表板框改為核桃木飾板,後座另設 7 吋折疊式吸頂螢幕,音響系統為 12 片 CD 換片箱搭配全車八支喇叭,並可撥放 VCD 。安全配備上則標配 ABS 及駕駛座氣囊,車價上則為 96.8 萬。在 VR6 上市同時,99年的新價也同步公布,各車型除了特裝車外都上漲,Caravelle 2.0/2.5 手排/2.5 自排的售價為 69.8/72.8/81.8 萬,Kombi 2.0/2.4 柴油/2.5 自排則為 61.9/66.9/72.9 萬,曇花一現的短軸 Kombi 消失在售價表中。 末期出現的 Kaiser 版本搭載四件式空力套件,搭配隱藏式倒車雷達、Kaiser 字樣車身貼紙以與一般版本區別。此套空力套件為慶眾汽車在台自行開發,為台灣市場僅見。  

2017/04/03

走過 20 餘載,Mitsubishi Lancer 在台灣

Mitsubishi Lancer 在台灣 不同於其他國產車廠,中華汽車進入乘用車市場的時間其實較晚,早年雖有零星導入來自日本的 Lancer 車系,但 Mitsubishi 乘用車正式與台灣消費者見面卻要從 1980 年代的 Towny 多利開始說起,1985 年中華汽車將此車國產化,透過國際巨星的加持,已經打響 Mitsubishi 乘用車的名號。 到了 1989 年,中華銷售體系中的匯豐及順益汽車開始販售自美國進口的第三代 Lancer 四門版(Mirage),1.5L 和 1.6L 兩種排氣量的配置輔以 Mitsubishi 高科技的形象,重起了台灣消費者對於 Lancer 車系的記憶。其中,搭載 DOHC 16V 引擎的頂級車型擁有 123 匹最大馬力,是當年動力最大的 1.6L 房車,新車當時報價為65/68萬(手排/自排),有著「車之忍者」的封號。 1985年由中華汽車國產化的 Towny 多利車系是 Mitsubishi 乘用車在台國產化的先鋒,當年開創了都會用車的新級距。   進口的 Mirage 車系在台灣市場奠定良好的口碑之後,經過多年的籌備,中華汽車終於在 1993 年 12 月正式在台灣國產化第四代 Lancer 車系,它是中華汽車跨足國產轎車市場的重砲,對於 Mitsubishi 品牌在台灣市場的開拓更有著重大的意義,因此,它更是乘載了全體中華員工無限的期望與全心投入的產品。   1993 年底上市的國產 Lancer 對於 Mitsubishi 品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為了提升中華汽車的形象並為即將上市的 Lancer 鋪路, 因此拍攝了一系列的形象廣告傳達與家庭的互動,一系列訴求家庭溫馨的電視廣告獲得大眾的共鳴,搭配第四代 Lancer 流線圓潤的外型、豐富豪華的配備、1.6L 動力系統搭配雙模式四速自排先進技術與穩定的組裝品質,讓 Lancer 一推出即大受歡迎。 產品行銷更以「全員尊重」為主軸,成功奠定“家庭房車”的市場定位基礎。上市三個月後即突破 10,000 台,成為 1994 年度同級車銷售冠軍。更榮獲 1994 年度車型選拔中,1600cc.級國產最佳小型車冠軍頭銜。以及各汽車領域專業人士評比,「1994年度風雲車」最高榮譽。   當時第四代 Lancer 所採用的智慧型排檔系統 INVECS 等先進科技帶領國人走進乘坐舒適與操控便利的新時代,加上豐富的配備與實惠售價,在市場成功地打響了 Lancer 的名號,成為了台灣房車市場的暢銷車。而到了 1995 年 5 月所推出的「頂級菱帥」更導入了美規保險桿、ABS、鋁合金輪圈、前霧燈、電動天線、雙安全氣囊、四輪碟煞等,成為當時 1.6L 房車級距少見的豪華配備,直到 1996 年 11 月為止,更推出多款精裝車如 Colorful、Exceed、Gentle、I do ...等,以加值不加價在產品末期吸引精打細算的買家入手,最終生產台數達到  80,932 輛,堪稱中華汽車成功的一擊。 同時,1995 年中華汽車也同步投產 Lancer 五門版旅行車: Libero( 伯樂)。雖然號稱切入以精緻、知識性休閒為主的家庭休閒車,但實際上只有 GLi 的入門等級,配備陽春許多,但因為市場同級對手少,也算是一枝獨秀的商旅車款,深受不少公司、自營商的喜好,重金禮聘小提琴家林昭亮拍攝的電視廣告更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   新中產階級房車:Lancer 1.6/ Virage 1.8 在第五代車型以四大主軸:「優美外型、設備完善、科技先進及性能強勁」四大目標於 1995 年 9 月正式日本推出之後,台灣相隔一年多於 1996 年 11 月 27 日,國產第二代  Lancer 車系上市,這次更首先推出 Lancer Virage 1.8 高階定位開創國內車壇 1800cc. 新級距、新市場。不僅擁有同級市場最大 140 匹馬力,搭載 INVECS-Ⅱ 智慧型進化自排以及四速手自排 Sport Mode 變速箱出現,屬當代先進的科技,領先業界造成一陣手自排風潮,俗稱「三角燈」的運動外觀不僅與 Mercedes-Benz W202 C-Class 相當神似,運動化的設定也獲得更多年輕客層的喜愛。 但其實除了運動化的產品設定外,Lancer Virage 在內裝上也屬同級車的佼佼者,真皮座椅、12片 CD 音響、後座遮陽簾、全車環艙木紋飾板、可選配前座雙氣囊...等豐富的配備,輔以「高感度房車」的行銷訴求,不僅掀起了國產中型房車的規格之戰,同時也促使國產中型房車跨入 1.8L 領域,快速成形的 1.8L 房車級距一直延續至今成為市場主流。 相隔三個月後,接替原先 Lancer 1.6L 車型的國產第二代 Lancer 1.6 在 1997 年 1 月以「新中產階級房車」定位正式發表,承襲上一代物超所值、好用實在的形象,擁有各項便利性、安全性、舒適性的全方位考量。而 INVECS-Ⅱ 智慧型進化自排也同樣出現在 1.6L 車款上面,自此 Lancer 開始區分成 Lancer 1.6 及 Virage 1.8 二種截然不同個性的車款。 無論是 Lancer 的「新中產階級房車」或是 Lancer Virage 的「高感度房車」訴求,都吸引了社會的年輕中堅份子,一系列的溫馨、高科技訴求的廣告,都成功的塑造了 Lancer 的清新與 Virage 頗具個性的形象,使得 Lancer 車系成為了 1997 年度同級車銷售冠軍。 而到了 1998 年,中華汽車延續日規小改款的外觀,藉由 CARTEC 工程中心的加持大幅度修給內外觀,更主打「家庭世紀房車」的口號,全車系更導入四速手自排 Sport Mode、圖像式電腦恆溫空調,內裝改為米色設定以及核桃木飾版等,至於大哥 Lancer Virage 也採用相同手法,成為全球車壇史上最奢華的 Lancer 車系。 1998 年 12 月,本質獨具的 Virage iO 1.8L 上市,為國內車壇史上第一首款以「極致動力性能」為訴求的個性化房車,外觀採用燻黑頭燈、運動化水箱罩,至於內裝則換成黑色皮椅與金屬飾板等,開創國內車壇新市場亦使得各大車廠爭相仿效跟進。 雖然這代內裝空間還是沒有放大許多(主因是第四代與第五代的平台相同),但因為中華汽車行銷得宜,加上高科技配備加持與 Lancer Evolution 在 WRC 叱吒風雲,都讓 Lancer/Lancer Virage 成功接替上一代的市場定位大受歡迎,總銷售量達到了 118,321 輛,更勝國產初代 Lancer 。   開創級距先鋒的新世紀家庭房車:Lancer/Virage/Virage io 第六代 Lancer 適逢日本 Mitsubishi 進入到產品大幅轉變的時期,為了營造全新世代的家庭房車意象,日本母廠也開發了全新底盤及動力單元族來滿足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台灣市場於 2000 年 12 月導入國產化。全新 Lancer 1.6L、Virage 1.8L 以及 Virage iO 以代表家庭、性能以及個性化...等不同的定位同時切入,以滿足越趨多元化的中小型房車不同的消費需求,更主打「美好的未來就是現在」的新世紀家庭房車。 這一代 Lancer / Virage 不僅藉由全新底盤軸距達 2,600mm 所營造出的大空間,同時個性化訴求也轉變成強調 e 化配備,藉由搭載 INVECS-Ⅲ 高進化智慧型無段變速系統以及 6 速 Sports-Mode 手自排兩用系統...等進化的配備,全面提昇產品競爭力以因應競爭日趨激烈的國產中型房車市場。 全新動力所帶來暢快而滑順的動力輸出,帶給駕駛人更平穩而舒適的駕馭感,配備上更導入 G-NET 雙向護衛領航系統(語音客服)、Panasonic GPS 衛星導航...等高規格設定,在豐富的產品力之下,Lancer 車系順利以 23,692 台成為 2000 年度同級車銷售冠軍,在客戶滿意度方面,亦蟬聯 2001 年 JD POWER 台灣區汽車產業市場調查研究中,小型乘用車「車輛最佳整體表現」(APEAL) 第一名。 2002 年 5 月,以個性化為訴求的 Virage iO 改款上市,以「真我個性跑房車」的形象吸引年輕族群。同步由 CARTEC 進行內裝及外觀的精進、將過去國產車多以直瀑式水箱護罩改為橫柵式,開創同級車平價新市場的 Lancer EI (Energy Inspiration)車款,不僅將售價下拉至 50 萬元,更導入國產車首見 EASS 可調三模式電子避震器(可調整懸吊軟、硬度以兼顧行車舒適及操控),以「啟動家的無限可能」為主打,更成為訴求家庭買家的新首選房車。   CMC 與 Mitsubishi Motors 邁入嶄新一頁:Global Lancer 大規模中期改款                           2003 年適逢 Daimler Chrysler 入主 Mitsubishi Motors,來自日本三菱原廠前 Mercedes-Benz 首席設計師奧利佛‧布雷(Olivier Boulay),結合中華三菱 CARTEC 的設計實力;設計出兼具全球格局以及符合國人口味的 Global Lancer。真正實踐中華三菱在台灣車壇「Thinking Global, Action Local」的理念。 Global Lancer 以更具體面大方的外型(三角形大燈、雙圓式樣 LED 尾燈、類繁星水箱罩)、豐富的配備如雙安全氣囊、大型七吋 VCD 系統、環艙淺色木紋飾板搭配米色內裝,加上 EASS 避震器所帶來平穩而舒適的駕御感,而雙生車 Virage iO 配備原裝進口 EVO GTA 方向盤排檔系統、類手排排檔座與跑車式樣桶型座椅,再度成為同級車首見的獨門配備。 2004 年 12 月 1 日,2005 年式昇級版的 Virage iO 上市。具備同級車唯一擁有的鯊魚鰭天線、飛翼式鑽帶方向燈,開創個性化房車市場的另一股流行與跟隨,更以動漫為主題製作一系列廣宣活動,更為人所津津樂道。 有鑒於 Virage io 的廣受歡迎,但因為有許多預算級買家僅想要 1.6L 車款, 2005 年 9 月 10 日,專為年輕且彰顯個人品味的車主所設計,挾著 Virage iO 建立的 1.8L 個性化房車的品牌形象,中華汽車正式推出 Lancer Spirit 1.6 ,再度以靈活的產品包裝進攻國內 1.6L 個性化房車市場。 Lancer Spirit 1.6 以一般版本為基本架構,融入個性化跑房車 Viragr iO 的外觀基因,例如:燻黑頭燈、新式樣水箱罩、全車空力套件,輔以較具戰鬥味的黑色/米色皮布椅內裝、霧銀色飾板...等,充分滿足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同時針對年輕族群,更打出 49.9 萬的售價,再度於 1.6L 房車市場投下一枚震撼彈。   信賴的力量 Lancer Fortis / Lancer iO 在脫離 Daimler Chrysler 集團之後,2005 年東京車展上, Mitsubishi 推出了 Concept-X 概念車,成為全新第七代 Lancer 的雛形,而過了二年之後採用Mitsubishi GS 平台(由 Mitsubishi Motors 及 DaimlerChrysler 共同研發)的第七代大改款 Lancer 正式露出,台灣市場則在 2007 年 8 月正式推出  Lancer Fortis 大改款,除了將 Virage 車名取消以外,全車系先期取消了原有的 1.6L 及 1.8L 車型,僅有 2.0L 單一排氣量,企圖以更高的車格提昇 Lancer 車系的整體定位。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台灣市場的喜好,Lancer Fortis 的外觀設計由 CARTEC 主導設計,與海外版的 Jet Fighter 鯊魚頭尾完全不同,內裝設定雖然與海外版一致,但是整體陳設更為豪華,在主被動安全性上更樹立了同級車的新標竿,不僅全車系標配雙前座氣囊,頂級車款甚至配置前座側氣囊與側氣廉,更首度導入國產車首見的駕駛座膝部氣囊,在 10 年前 Lancer Fortis 頂級版的七氣囊便已成為了台灣中型房車市場安全先驅。 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 2008 年 4 月時,中華汽車推出 Lancer Fortis 1.8L 與 Lancer iO 2.0L,其中 iO 車款主打「The Breath of Sport」強調極致運動風格,更在原有 Fortis 外觀上再度修改成運動化版本,底盤換上 MDSS 運動化懸吊系統、高強度鋼管引擎室拉桿與 18 吋鋁圈,Fortis 1.8L 則同時有「Fortis」與「運動版」兩種選擇,至此 Lancer Fortis / Lancer iO 兩款車在外型上可分為家庭與運動版。 2009 年 4 月導入 HID 氙氣頭燈、主動式轉向輔助照明(AFS, 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FAST Key 科技感應鑰匙配備,而在 2010 年式 Fortis / iO,則聽取消費者需求進行車型簡化,將 Lancer 車系取消 Lancer Fortis 2.0L,僅保留一款 Lancer iO 2.0L 與五款 Lancer Fortis 1.8L 車型。 而在廣告行銷上,Lancer Fortis 的求婚篇電視廣告在當時也在網路上引起廣泛討論,是當年最火紅的行銷創意之一。 2011 年 11 月 24 日,Fortis 推出了首次小改款車型,更以「走新的路」為行銷主軸,但運動版與 2.0 iO 未更動。車頭水箱罩、前保桿、尾燈、後保桿均有造型上的改變,配備上更將 ESS 智慧型緊急剎車警示系統、BOS 煞車優先系統、CHL 安全護送照明系統,以及巡弋造型 LED 定位燈(俗稱日行燈)列為標配;配備上更導入高反差儀錶板以及彩色多功能行車資訊幕。 時隔一年之後,運動版 Lancer iO 首次改款以「享受被看見」行銷主軸登場,全面導入日規 Galant Fortis Ralliart 的外觀,輔以美規 Lancer 的尾翼設計(1.8L 悍動型與 2.0L iO),擺脫從 2007 年以來中華三菱自行設計的 Lancer Fortis / iO 運動化外觀。 2014 年為了維繫產品市場活力,中華汽車在 Mitsubishi 原廠尚未帶來後繼車款之前,再度推出自行開發的改款 Lancer Fortis / Lancer iO 車款,成為車系第二次改款。行銷主軸分別為「鋒芒內斂、實力不凡」與「全新靚化 動。不動都狠美」主軸,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大燈組雙車均共用,並以 X 造型概念換上新式樣水箱護罩與前保桿造型,霧燈上方維持 LED 日行燈條。至於車尾部分則用了新的後下保桿設計,於左右兩側配置了黑色的網狀飾板和鍍鉻飾條,LED 尾燈部分則改變配色。 至於 iO 車型則換上更誇張的 jet fighter 水箱罩與新式樣保險桿,尾燈組則換上了質感更好的 LED 導光條,並對燈組內部造型進行重新配置。二車款內裝則主要還是換上新式樣儀表板(中央彩色LCD),整體架構維持不變。   台日合作譜出新曲章,Grand Lancer 在上市將近 10 年之後,Mitsubishi 曾在 2016 年宣佈確立大改款 Lancer 車系將交由台灣中華汽車主導設計、日本母廠全力支援,所以下一世代的 Grand Lancer 就是台日雙方合作的全新結晶。 Grand Lancer 最搶眼的地方莫過於直接於車敨採用 Mitsubish 新世代品牌設計語彙 Dynamic Shield」,成為繼小改款 Outlander 之後第二款 Dynamic Shield 設計語彙的國產車,而車側則以深刻的特性線呼應全新的車頭造型,至於車尾也是全新的設計,新式樣迴力標 LED 尾燈組呈現出動感與穩重兼具的氣息。 內裝造型部分全面大更新,藉由全新真皮三幅式樣方向盤附控制鍵,搭配六角形中控台輔以全新的8吋觸控螢幕車載系統,以及下半部新式樣電腦恆溫空調設計。另外中船鞍座更改成駕駛者導向所設計,搭配金屬銀色飾版與鋼琴烤漆飾版,使得「Grand Lancer」內裝質感可說是大幅躍進。 儀表板族中華自主研發設計的 SMART 10.2 吋智慧型數位化儀表板,這套系統其實曾經在 Colt Plus 特仕車上看到類似的架構,可以自由切換不同的模樣,讓駕駛者可以隨興所欲的選擇想要的樣貌。 另外 NVH 減震隔音也全面升級,於四個輪拱、中央扶手下方、後座行李廂蓋與引擎腳等都全新設計,讓路噪不再是困擾 Lancer 車主的一大問題。 主被動安全上的提升也是台日合作的新默契,除了六具安全氣囊、ABS、BAS等基礎配備以外,「Grand Lancer」全車系搭載 ASC/TCL 防滑循跡系統、HSA陡坡起步輔助、ESS 緊急煞車警示與 AWS 事故警示系統,追上現行國產中型房車消費者對於安全配備的要求。另外車身鋼性也大幅提升,藉由全新設計的 RISE 高剛性車體,耗資上億進行近 40 次的實車撞擊測試,更遠赴 -30 度以下的黑龍江進行寒冷測試,確保車輛的耐久性與安全性無虞。 動力系統亦全面更新,引擎改採全新調效 4J10 MIVEC SOHC 自然進氣引擎,搭配來自於 JACTO 的全新 6 速S PORTS-MODE & INVECS-III 次世代進化無段變速系統,最大馬力為 140ps / 6,000rpm、最大扭力為 17.9 kg.m / 4,200rpm。新款動力系統強調節能性,油耗表現經本站實測,純高速最佳成績有近 20km/L 的驚人表現,著實令人稱道。 中華三菱在與日本 Mitsubishi 母廠緊密合作下,以滿滿的超值配備、加上更帥氣的外觀、高質感內裝,在 2017 年開春之際,將延續 40 多年 Lancer 優良傳統,於 4/6 即將震撼國產中型房車級距!

2016/04/26

[北京的90] 北京第一輛法拉利的故事

這幾天一些朋友跑到北京看車展,我則很愉快在的在台北陪小孩打藍球, 依據我過去兩年的經驗,做在電腦前面動手指絕對是觀看車展的最好姿勢。 法拉利在北京發表了GTC4Lusso,反正不是我的菜 (其實是我吃不起菜), 讓我想到一件事情,誰是共產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法拉利車主,誰吃了第一個法拉利螃蟹。 Google很給力一下就找到了,果然這種事情在浮躁好事的大陸車友圈子不會冰藏。 中國第一輛法拉利是91年款法拉利348,買下他的車主是當時的北京首富—李曉華。 1992年,法拉利在亞運村會展中心進行了一次展賣。在北京的展賣會上,法拉利廠家原本打算展覽一下就運回去,92年的中國你不可能認為會有一個人有購買能力,李曉華以13.888萬美元的代價驚人的把這輛法拉利留在了北京。 後來的交車儀式更狂,就直接在天壇舉行了(查到的,我實在無法想像)。這件事馬上就通過世界各地媒體傳播開了,法國的《費加羅報》刊發了一幅照片:寬敞的長安街,背景是雄偉莊嚴的天安門城樓,前景是李曉華買下的這款配備3.4LV8發動機,五速手動式變速箱,最快速度"只"有 275 km/h的法拉利348,在348右側站著李曉華,他穿一件風衣立著領子,這張照片對全世界汽車商人引起的驚呼聲可以想見。 由於這張照片,李曉華與改革開放的中國緊緊地連在一起。據說這車上已經有五十多位造訪中國的國家領導人和世界名人簽名,其中有老布希、小布希、普京、克林頓等等。那他十多年沒洗車了下雨天都不開出去也是很可以理解。 目前,這輛停在中國最豪華的地下車庫—北京銀泰中心地下車庫中。


2015/08/24

世界上最小的量產車 - Peel P50

「我可能沒辦法載你,因為我的車很小只能坐一個人。」這真的不是推託的藉口,當你的朋友是這台車的車主──Peel P50。長54英吋(1371mm)、 寬41英吋(1041mm)的迷你車身尺寸,是量產車中最小的尺寸,他們保持了50年金氏世界紀錄!! 最早生產於60年代,為了城市移動所設計,每一台都是依照車主的需求手工生產,由一間位於英國曼島主要製造玻璃纖維以及摩托車整流罩的公司Peel Engineering Company製造。 P50車陣中顯得非常迷你 唯一一片車門在左邊,在右駕的英國買得來速會有點尷尬. Peel P50只有一個大燈、一支雨刷、一片車門、一個座位,排氣量只有50c.c.,四衝程引擎最大馬力輸出 3.35hp,搭配CVT無段變速箱,極速 28 mph (45 km/h)。近年這款車的愛好者Gary Hillman與他的商業夥伴Faizal Khan投入電動版生產,電動P50與汽油版的差異在極速多一點點,可到48 km/h,幫助老Peel P50在新世代找到新生命。 只有一個座位,空間也只納的下一個人. P50的駕駛視野 (圖片截自影片) P50的規配表 同場加映P50的姐妹── Peel Trident Peel Trident擁有兩個座位,以及一頂防護罩,身材大了一點1829mm長,寬1067mm, 這使它多了個名號:"a terrestrial flying saucer"(地球上的飛碟)。動力配置跟P50一樣,近年也有電動版可以訂製。 進入車艙的方式好前衛阿! Trident的規配表 最後,如何擁有一台Peel呢? 售價是 £12,999 ($21,530) 起,可以上他們的官網寫下你的需求,將有專人跟你聯繫,只是可惜在台灣它是不能上路的。 延伸閱讀: Peel P50除了是世界上尺寸最小的量產車,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慢的車喔! (有什麼好得意) 極速堪比人類,全球十大慢速車排行榜 !!! 世界最小的汽車

2015/04/04

Volkswagen T4( 福斯 T4) 台灣市場沿革(上集)

Volkswagen 的 T 型廂車在台灣市場引進已久,數十年來一直都有著固定的愛用者,而自 1970 年代時任總代理永業導入 T2 Microbus 以後,福斯 T型車應該堪稱台灣市場中最受歡迎的歐系廂型車,經久耐用的形象也使得它成為了高貴的商用車,一直到 T3 皆維持著進口車的高貴形象。 但自 1991 年 T3 車系停產以後, Volkswagen 原廠與慶豐集團(當時為三陽工業母公司)準備合資在台籌設生產基地,計畫將後繼車 T4 導入台灣市場生產,這也是 Volkswagen 品牌唯一一次在台灣生產的車款,而 Volkswagen 商用車系的代理權也由永業進出口轉移至慶眾汽車,慶眾汽車成為了德國原廠以外,第二個生產 T4 的海外合資廠房。 位於桃園縣觀音鄉的慶眾汽車廠房。 慶眾汽車成立後,先期因為廠房建設與國產化前期導入準備工作的關係,因此並沒有和德國同步引進 T4 車款,故台灣市場在 1992 年屬於福斯廂型車的真空期,一直到了 1993 年 3 月,慶眾汽車終於在國產 T4 上市前,自德國導入了進口的 T4 ,並於當年的 3/23 舉行了上市發表會,共引進四款全新的 T4 ,分別為 Caravelle GL 2.0手排及 2.5 自排,Kombi 車系則引進了 2.0 手排短軸與長軸兩款,售價依序為 92.0/119.0/65.0/69.0 萬,售價較永業導入 T3 時期大幅降低,也使得 T4 在台接受度大增,為國產 T4 上市前做好了先期的暖身。 先期導入的德國製 T4 Caravelle 2.0/2.5。 先期導入的德國製 T4 Kombi 2.0。 經過了半年的銷售,慶眾汽車在原來的四款車型上,又新增了五款特殊車型,這五款車分別是: Delivery Van 廂式貨車、 Ambulance 救護車、 Kombi Syncro 四輪傳動客貨車、Multivan 天窗款露營車及 Multivan 掀頂露營車,而售價分別為 64.5/98.0/106.0/125.0/129.0 萬,其中兩款 Multivan 是慶眾首次導入露營車,目前在中古車市場數量極少,一車難求。 慶眾汽車導入的德國進口多樣化車型。 在國產 T4 上市前,慶眾導入的 T4 進口車型憑藉著較永業時期更合理的售價與豐富的車型,順利承接了 T3 的市場,也引起了水貨商的注意, 1994 年 8 月開始,專營美規 Volkswagen 與 Audi 的貿易商鑫車開始自北美市場導入美規 T4 (車名為 Eurovan,1993 年時亦有部分貿易商搶先導入美規 T4),美規的 Eurovan 一律配置 2.5L 五缸引擎配置四速自排變速系統,配備較慶眾導入的歐規車型豪華,外觀則有美規保險桿,引進的三款車型為 Eurovan GL 、 Eurovan MV 及 Multivan ,售價分別是:118.8/125.8/129.8 萬,並於稍後追加一款掀頂露營車 Eurovan Camper ,售價 166.8 萬。 貿易商導入的 Eurovan 其實便是美規 T4 ,配備較為豐富。 Eurovan 較為豪華的內裝陳設。 美規 Eurovan 露營車亦由貿易商導入台灣市場。 1994 年 11 月 7 日,慶眾汽車第一輛國產化的 T4 正式下線,並於 11/25 正式上市,初期慶眾汽車僅生產 2.0L 手排 Caravelle 車款,並且報出了 59.8 萬的震撼低價(銀粉漆加 2 萬),由於慶眾是 T4 在德國之外唯一的海外生產基地,再加上德國原廠亦為合資方,因此對於品質格外重視,國產 T4 初期基本上與進口車完全一致,在配備上僅有細微的差異,例如後座扶手及安全帶高低調整取消,但卻增加了較適合台灣需求的左側滑門、前後霧燈以及六喇叭。 國產 T4 於 1994 年底上市,國產 VW 正式進入台灣市場。 國產 T4 推出後,市場反應極佳,而在 1995 年 3 月,慶眾也迅速地對市場反應做出調整,增加了後座扶手,而售價也調漲至 64.8 萬(選配銀粉漆降為 1 萬元),而對於市場殷切需求的自排車,慶眾則是於 1995 年 8 月開始供應, 8/26 推出的 Caravelle 2.5 自排車為五缸 2.5L 引擎,並配置智慧型四速自排,最大馬力提昇至 110hp ,售價則為 76.2 萬,慶眾也開始融入了休旅的行銷概念。 國產 T4 Caravelle 的配備豪華,引進國產商用車進入新時代。 T4 Caravelle 2.5 的後座配置。 1995 年底的台北車大展,慶眾推出了五款特裝車,這五款特裝車分別為頂級主管車 Executive 2.5 ,搭載 Projektwo 空力套件的 Sport 2.5 、 Kindergarten 2.0 長軸及短軸幼童車、 Ambulance 高頂救護車與 Weekender 2.0 掀頂露營車,售價分別為:109.8/94.8/69.8/64.9/138.9/88.9 萬,更重要的是針對商用車市場,慶眾開始並報出 Kombi 客貨車的預售價,此時 Kombi 一律為長軸設計,共有 2.0 手排、2.4 柴油手排及 2.5 自排三種,欲接單價為 58.9/64.9/71.9 萬,經過 3 個月接單預售, Kombi 長軸客貨車於 1996 年 3 月正式上市。 1995 年底的台北新車大展,慶眾堆出五款特裝車。 頂級主管車 Executive 2.5。 Sport 2.5,為國產商用車首見的運動化車款。 掀頂的露營車,是至今國產唯一的露營車。 Kombi 是 T4 普及化的最大功臣。 上市初期 T4 Kombi 的配備。 Kombi 的內裝配置。 下集待續  

2015/02/14

1980 年代末期,國產三陽喜美 16V Turbo 改裝套件溯源

在 1980 年代末期,台灣社會經濟成長快速,富裕的民生也帶動了汽車市場的發展,許多家庭開始擁有第一部汽車後,改裝資訊也開始在台灣萌芽,其中最重要的推手之一即為由香港移居台灣的梁先生所創立的運來汽車,運來自 1980 年代初期為當年的紅星王冠雄的 Porsche 911 SC 改裝 Turbo 以後(按此參閱),頓時名聲大噪。緊接下來適逢羽田機械與日本大發汽車合作生產大發祥瑞,運來又再次展現改裝實力,採用來自澳洲的改裝套件,改裝了一部鮮黃色的祥瑞 Turbo ,透過當時汽車購買指南雜誌的報導,讓許多車迷見識了改裝車的魔力。另一方面,也與福特六和合作,透過新車大展的方式展出了改裝的全壘打五門,爾後進一步推出以新車改裝的完成車 Ford TX3 Turbo(按此參閱),更將台灣改裝渦輪的風氣帶入另一個領域。1989 年運來汽車開發的喜美 16V Turbo 改裝套件。近日在擁有萬名成員的 Facebook 網路社團「老車居」(按此參閱)中,出現了一篇出售喜美 16V 渦輪套件的圖文,因而引起了車友間的討論,在本站玩家阿豪(按此參閱)的努力下,找出了這套稀有套件的資料,本站也特別撰文以資記錄,為台灣這段改裝萌芽期的軌跡做個記錄。近日出現在老車社團「老車居」中的喜美 16V 渦輪改裝套件。 ※照片取自該社團。根據資料指出,這套由運來汽車所販售的 Turbo 套件是專為喜美 16V (四代 Civic)所開發,加裝後最大馬力可提升至 135ps/6,000rpm ,而最大扭力可提升至 18.5kg-m/4,500rpm ,極速則可達到 200km/h ,而 0~100km/h 的加速僅需 7.9 秒,提升幅度相當大!此外,油耗數據也同步揭露,根據資料指出,改裝後市區油耗為 8.65km/L ,而 90km/h 定速則為 14.39km/L 。而資料中,改裝車主也為業者背書,表示改裝後在市區、爬坡以及高速公路駕駛都成為一種享受,也有信心可以向其他車主推薦。為了消弭消費者對於早年改裝渦輪的耐用性疑慮,業者也特別提供了 1 年或 4 萬公里的保固(甚至較當時許多新車保固還長),而售價則為每套新台幣 9 萬元(含改裝工資)。當年為運來汽車這套套件背書的張姓車主與其愛車。經過 25 年有餘,這些當年的改裝車早已灰飛湮滅,但走過的足跡不會消失,透過這套現存於世的渦輪套件,也見證了台灣早年改裝文化的足跡。

2015/01/17

開啟台灣計程車時代的 裕隆青鳥二代(YLN-702)

台灣汽車工業的開端,從裕隆開始製造汽車開始,裕隆最早從製造威利斯吉普車起家,爾後與日產展開技術合作,唯當時日產認為,以當時臺灣地區市場情況,較適合生產商用車款,故僅授權裕隆生產 YLN-101 大貨車底盤以及 YLN-502RB平頭大客車兩款商用車。在裕隆以組裝方式生產日產大型商用車後,政府隨即頒佈保護政策:禁止國內已經生產之車型進口,並要求國內機關一律採用裕隆產品,不過這項政策反覆不定,政府在很短的時間內,又於 1959 年 3 月裕隆大車上市後,隨即開放大貨車可自由結匯進口,讓裕隆的國產車立刻面臨進口產品挑戰。因大型商用車面臨市場嚴峻挑戰,因此幾經磋商後,日產同意讓裕隆生產日產剛發表不久的 Datsun Bluebird 110 車系(裕隆代號為YLN-701),即裕隆青鳥小轎車(按此參閱),開啟臺灣正式生產乘用汽車的開端,也因為乘用車的生產,讓裕隆產量在 1963 年首度超過 5,000 輛,裕隆因青鳥的生產,達成生產乘用車的目標,遂將裕隆機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1961 年時,嚴慶齡於全國經濟座談會中針對當時經濟蕭條情況,向政府提出「動產擔保交易」的構想,經政府發佈「動產擔保交易法」後,始讓裕隆小轎車打開銷路。而後,台北市政府也開始進行「三輪車汰換」政策,透過動產擔保交易法及轉業輔導,並要求選用國產汽車為計程車,這項政策使得裕隆汽車產銷量大增,成就裕隆汽車獨佔汽車市場之局面。台灣社會由人力三輪車全面邁向現代化計程車的進程,裕隆所生產的青鳥二代(YLN-702)便是當年主要的計程車款,可以說是台灣計程車普及化的關鍵車型。※以上照片由老一點好一點提供。